【健康科普】水痘防病提示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0 浏览次数:

一、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疱疹液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传播。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皮肤上会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水痘全年可发,但冬春季为高发期,主要侵袭婴幼儿和在校学生,极易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流行。患病痊愈后,人体通常能获得终身免疫。

二、 得了水痘有什么临床表现

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潜伏期:感染后不会立即发病,通常有10-21天的潜伏期。

· 前驱期:在出疹前1-2天,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 出疹期:这是最具特征的阶段。皮疹分批出现,先后经历红点、凸起的丘疹、透明水疱、结痂的过程。这使得患者身上可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皮疹。皮疹通常先见于躯干,然后向头部、面部蔓延,最后至四肢,口腔等黏膜处也可能受累。水疱常伴有剧烈瘙痒。痂皮一般在1-2周后脱落。若护理得当避免抓破感染,通常不留疤痕。

三、 水痘是怎么传播的?

水痘病毒传播力极强,患者从出疹前1-2天至全部水疱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空气飞沫传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可被感染。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疱疹液,或接触被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如毛巾、玩具、门把手),再触摸口、鼻也可导致感染。

四、 如果学校/托幼机构出现水痘疫情怎么办?

一旦发生疫情,需果断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蔓延:立即隔离:第一时间让患病学生或教职工离校居家隔离,直至全部疱疹完全结痂(通常不少于病后14天),凭医疗机构证明方可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加强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详细登记,确保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彻底消毒:立即对患者所在班级的教室、寝室、公共区域及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重点消毒。对停课班级应进行专业的终末消毒。

五、 日常防控措施有哪些?

预防水痘需多管齐下:避免接触传染源: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易感者应避免接触患者及疑似病例。患者需隔离,避免接触孕妇、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做好清洁消毒:患者的衣物、毛巾等可煮沸或曝晒消毒;玩具、家具表面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接种疫苗——最有效的手段: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建议未接种过的儿童及易感者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下及时接种(通常推荐接种2剂次),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本报通讯员 邓彬)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