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骨肉瘤化疗后口腔又疼又烂?这份医学科普从预警到愈合讲透了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10-20 浏览次数:

各位正在与骨肉瘤“战斗”的战友们,我们都知道化疗不易。除了体力不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口腔溃疡、溃烂,疼得无法进食。这不仅让人痛苦,还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延误治疗。别担心,这事儿我们有办法。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 根源:化疗后,口腔为何变得“娇气”?

道理很简单,化疗药物在攻击癌细胞时,不小心损伤了口腔内的“好细胞”——口腔黏膜细胞。这些细胞本就更新迅速,如今“伤亡惨重”,黏膜变薄、破损,形成溃疡。更麻烦的是,化疗后我们的“卫士”(白细胞)减少,口腔内的细菌、真菌容易在伤口上“作乱”,使溃疡加重、疼痛加剧。

二、 信号:您的口腔在“报警”吗?

1. 初期警报:感觉口腔干燥、发烫、紧绷,黏膜红肿,对酸、烫食物特别敏感。

2. 典型警报:出现明显溃烂点,表面可能覆盖白膜,疼痛剧烈,影响进食、说话,刷牙时易出血。

3. 严重警报:因疼痛无法饮水、进食,甚至发烧。这可能意味着感染,必须立即就医!

三、 核心技能:正确刷牙,事半功倍!——“巴氏刷牙法”详解

这是牙医最推荐的方法,能有效清洁牙齿和牙龈的“缝隙地带”,那里最容易藏污纳垢。

准备工具:一把软毛、小头牙刷。

四步口诀:斜着进,轻轻抖,面面到,力气小。

1. 斜着进(对准“沟壑”):

别横着刷!将刷毛斜贴在牙齿上,与牙面呈45度角,让刷毛尖正好伸入牙齿和牙龈间的浅沟。

2. 轻轻抖(原地“高频震颤”):

用最轻柔的力,让刷毛在原位做小幅水平震动,幅度如手机振动,一次覆盖2-3颗牙。默数10-15下。

关键:感觉刷毛在“哆嗦”,而非手在使劲“拉大锯”。

3. 往上/下带(“扫走”垃圾):

震动后,手腕轻轻转动,将刷毛从牙龈方向,向上(刷下牙)或向下(刷上牙)拂过牙面,把震松的污物“扫”出。

4. 面面到(按顺序“打卡”):

按“外面→里面→咬合面”顺序,将全口牙齿分为四个区域(左上、右上、左下、右下),逐区刷净,确保无遗漏。

提醒:刷前牙内侧时,可竖起牙刷,用刷头前部刷毛,同样用“斜着进,轻轻抖”方法清洁。

记住:我们是在为娇嫩的口腔做“SPA”,而非刷锅。力度要轻,全程感觉是按摩,而非刮擦。

四、 预防:杜绝溃疡“可乘之机”

1. 化疗前“抄老巢”:治疗前,务必看牙医,处理蛀牙、牙周病等“老问题”。

2. 日常“三部曲”:

温柔刷:每天两次,采用巴氏刷牙法。

勤漱口:每天用生理盐水(一杯水+半勺盐)或小苏打水漱口4-6次,尤其在饭后。这是您的“随身消防栓”。

保湿润:多饮水,常涂润唇膏,避免口腔干燥。

3. 管住嘴:远离烫、辣、酸、硬食物,如火锅、烧烤、薯片。

五、 治疗:溃疡“着火”,如何“灭火”?

若不幸长溃疡,别硬扛,科学应对:

1. 吃饭有讲究:改吃温、凉、软、滑食物,如粥、烂面条、蒸蛋羹、酸奶。

2. 止痛有办法:疼痛剧烈时,请医生开漱口麻药,饭前使用,助您舒适进食。

3. 用药促愈合:医生可能开具促进黏膜生长的喷剂或防感染漱口水。

4. 警惕感染:每天照镜观察,若溃疡白膜增厚、周围红肿加剧,立即告知医生!

六、 重点总结:

预防为关键,刷牙需温柔,漱口不可少,不适早报告。守护好口腔,即为打赢这场战役提供坚实后勤保障。您并不孤单,医生护士永远是您最坚强的后盾!

(注:以上为科普知识,具体用药和护理请务必遵从主治医生和护士的指导。)


作者:占小兵、方斌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