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双耳流脓、听力骤降! 白云区人民医院精准手术为患者找回“清晰世界”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30 浏览次数:

“耳朵里反复流脓水,听人说话像隔了层厚棉花,40年了,我都快忘了‘清晰听声’是什么感觉。”50岁的何女士提起过往,满是无奈。长期耳部病痛不仅让她听力锐减,更让精神焦虑如影随形。直到2025年8月29日,她在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就诊,终于为这场漫长的“耳部战役”画上句号。经过精准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月复查显示,困扰她40年的流脓症状消失,听力明显改善。

四十载顽疾,从轻微症状到严重听力障碍

何女士的耳部问题始于年少时,最初只是偶尔流脓,却因对“小毛病”的忽视,逐渐演变成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双侧鼓膜也出现穿孔。在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何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但听力状况持续下滑。每一次耳部炎症发作,都加深了她对“失聪”的恐惧,这种持续的健康问题逐渐转化为沉重的精神负担。

精准诊断,锁定耳部症结的关键所在

来到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后,耳鼻咽喉科团队为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专科检查。通过耳内镜、乳突CT、听力检查等多种现代诊断技术,医生们清晰地掌握了何女士耳部的病变情况。

耳内镜检查直观显示了鼓膜穿孔和中耳腔炎性病变的存在;听力图则客观呈现了听力受损的具体程度;乳突CT进一步明确了中耳乳突的病变范围。这种多检查手段结合的诊断方式,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终,医院准确诊断何女士患有“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双侧鼓膜穿孔”。基于这一诊断结果,医疗团队确定手术是彻底解决病痛、重建听力的唯一有效途径。

毫米级手术,精细操作重建听觉功能

在易天华主任、何桥主治医师的带领下,团队为何女士实施了显微镜下“左侧鼓室成形术+上鼓室鼓窦凿开术+外耳道成形术+耳廓软骨取骨术”。

这台手术堪称“毫米级的艺术”,要求医生在极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精细操作。

手术需要同时实现三个关键目标:一是彻底清除中耳和乳突的炎性病灶,防止病情反复;二是精准修复穿孔的鼓膜,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三是对狭窄的外耳道进行成形,为耳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在显微镜提供的高清视野下“精雕细琢”,既要彻底清除病灶,又要最大程度保护耳部正常组织与功能。这种平衡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

慢性中耳炎,及时干预的必要性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对于何女士这样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必然选择。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单纯性和并发肉芽或胆脂瘤两种类型。何女士的病情已经发展到需要手术干预的阶段,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效果。

“像何女士这样,把耳部‘小炎症’拖成几十年顽疾的案例并不少见。”何桥医生强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长期不愈,不仅会持续损害听力,还可能引发脑膜炎、胆脂瘤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提醒,早诊早治避免病情恶化

易天华提醒公众,一旦出现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专科就诊。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简单的耳部炎症演变为复杂病症。  

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日常护理尤为重要。专家建议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耳,洗澡或游泳时可使用耳塞防护。同时,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及咽部的慢性疾病,减少感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的风险。

避免用力擤鼻也是防止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的重要措施。这些日常防护结合专业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中耳炎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