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引起胃石症?专家提醒,空腹吃柿子也容易引发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26 浏览次数:

68岁的张奶奶万万没想到,自己平时喜欢吃山楂条的小嗜好,竟成了胃里长结石的诱因。

一个星期前,张奶奶突发腹痛,呈间歇性发作,进食后疼痛明显。在外院进行CT检查,提示胆管结石,当时未治疗。后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为张奶奶进行MRI检查,结果提示胆总管末端结石,占位情况待进一步排查。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表示知晓患者病情,要求处理胆总管结石。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下肝胆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了“ERCP”术(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有一枚约3cm结石,十二指肠镜无法通过球部。立即请消化内科台上会诊,进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充血、水肿明显,球部可见憩室,因胃结石较大,胃镜下无法取出。消化内科主任王燕现场指导,“先退镜,给患者口服碳酸饮料,待结石稍溶解后再行胃镜检查治疗”。经过口服碳酸饮料溶石治疗一周后,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朋再次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胃石,质地坚硬,球降交界处见溃疡,底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导致球降交界处扭曲、变形、狭窄;因胃石极为坚硬,反复尝试、多次更换圈套器后将胃石切割为两块,再予圈套器套住碎裂胃石拉出幽门,拖出体外,终于成功取出胃结石。随后为患者进行抑酸护胃、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康复出院。

刘朋副主任介绍,胃石症(gastrolith)是指由进食的某些食物、药物、不能消化的物品、异物等在胃内聚集形成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幽门排出的特殊的凝固物或硬块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常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缺乏、胃口差、恶心、呕吐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一般胃病表现,可伴有体重减轻。胃石症患者易合并胃粘膜糜烂、溃疡及出血,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肠梗阻、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哪些因素会引起胃石症?

一、饮食因素

‌高鞣酸食物‌:空腹或大量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富含鞣酸的食物时,鞣酸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逐渐包裹食物残渣形成硬块。‌

‌难消化物质‌:如毛发、塑料等异物(常见于异食癖患者)在胃内长期滞留,与黏液混合形成团块。‌

‌高蛋白/高钙饮食‌:动物内脏、坚果等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可能促进结石形成。‌

二、药物与疾病影响

‌药物性沉淀‌:长期服用含钙、铝的抗酸剂(如碳酸钙)或铁剂,可能与胃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

‌胃功能异常‌:胃动力不足(如糖尿病胃轻瘫、胃手术后)导致食物排空延迟。‌

胃酸分泌异常(过多或过少)影响食物分解,增加结石风险。‌

‌胃部疾病‌:胃炎、胃溃疡或幽门梗阻等改变胃内环境,促进结石形成。‌

三、其他诱因

‌精神因素‌:焦虑、抑郁等可能引发异食癖或胃蠕动紊乱。‌

‌缺乏运动‌:胃肠蠕动减弱,延长食物滞留时间。‌

刘朋副主任提醒大家,临床中因饮食因素引起的胃石症较多,秋季正是柿子成熟季节,人们品尝时要控制食量防止引发胃结石。目前,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石的金标准以及首选诊断方法,可估计胃石大小及数量,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如果胃石小于5cm,口服药物便可有效溶解,对于大而硬的胃石及毛发性胃石,建议内镜下取石更为安全。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