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进修成果汇聚 白云区人民医院提质服务惠民生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22 浏览次数:

一场汇报会,凝聚了医护人员外出求学的辛勤汗水,也承载了白云区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造福当地百姓的决心。

2025年9月16日,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医技楼五楼会议室内,一场覆盖临床护理、检验、急诊等多学科的进修人员成果交流汇报会正在举行。

来自各科室的进修人员分享了他们在上级医院的学习所得,将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带回”医院,为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注入新动能。

中医康复:聚焦产后康复与肌骨疼痛

中医科李祉青率先分享了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进修经历。她聚焦产后康复与肌骨疼痛两大领域,详细介绍了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漏尿的“手法+理疗+运动训练”综合方案。

她还分享了肌骨疼痛的“功能评估+筋膜手法+运动训练”诊疗路径。“曾为一名产后半年患者治疗腹直肌分离,单次治疗后腹部围度从85.5cm降至81.1cm,腹直肌恢复正常范围。”李祉青结合实操案例介绍说。

她还学习掌握了盆底B超解读、徒手脱垂检查等细节技术,为医院拓展产后康复服务提供了实操参考。

急诊救治:学习“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一体化”体系

急诊科何锴带来了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急诊医学科的进修成果。作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质控中心,该院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一体化”体系让他深受启发。

他重点分享了急诊床旁超声在创伤评估中的常规化应用、ECMO植入管理流程,以及中毒患者血液净化多模式选择等核心技术。

他还介绍了“弹性排班”“分层级培训”的管理经验。“对比我院急诊2024年5.4万人次就诊量,市二医超10万人次的接诊能力背后,是流程优化与技术支撑的双重保障。”何锴表示,将推动医院急诊优化预检分诊标准,开展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操作培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效率。

疼痛管理:从麻醉思维到疼痛管理思维的转变

麻醉科杨先丽围绕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的三个月进修展开汇报,强调了自身从“麻醉思维”到“疼痛管理思维”的转变。

她系统掌握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等介入技术,深入学习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

“慢性疼痛患者常伴焦虑情绪,精准诊断与心理疏导缺一不可。”她提出,将推动医院疼痛科与影像科、康复科的多学科协作,为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提供个体化方案。

静脉治疗:推广“零钢针化”保障医疗安全

内一科勾燕作为贵州省第八期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分享了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培训收获。

她结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WS/T 433-2023)》,详解静脉导管选择规范——如渗透压>600mOsm/L药物需用中心静脉通路,并指出医院当前“以钢针为主”的现状。

“近两年针刺伤不良事件达34例,推广PICC置管与‘零钢针化’势在必行。”她还演示了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等操作细节,为降低输液并发症提供技术指导。

血液净化:掌握复杂技术填补领域空白

护理部牟洋聚焦血液净化领域,汇报了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专科培训成果。为期3个月的学习中,她熟练掌握CRRT机型管路安装、动静脉内瘘穿刺(含B超引导技术)、腹膜透析操作。

她还学习了蛋白A免疫吸附、杂合式血液净化等复杂技术,深入理解水处理系统运行原理。

“儿童重症腹透、器官移植术中体外循环建立等技术,可填补医院相关领域空白。”她表示,将推动血液净化中心优化质量控制流程,保障治疗安全。

检验技术:强调基础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检验科胡东霞则以“加强尿液镜检的重要性”为题,强调这一基础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通过镜检发现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辅助判断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泌尿系感染。”她指出,忽视镜检易导致漏诊、误诊,建议科室完善镜检标准化流程,为肾脏疾病、泌尿系疾病诊断提供精准依据。

此次汇报会不仅是进修成果的“展示台”,更是技术共享的“交流站”。参会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转化为临床实践。

医院副院长、医教科科长饶亮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鼓励医护人员“走出去”学习前沿技术,通过多学科协同发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随着区域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入,更多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供稿:白云区人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