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遵医附院多科室先进诊疗技术精彩呈现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

心脏的守护者

1.四台复杂先心病手术一天完成

9月12日,遵医附院“候鸟专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海波教授再赴遵义,在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朱奕帆教授的密切配合下主刀完成4台高难度儿童心脏手术,为4名贵州复杂先心病患儿成功“修心”。从清晨8:30到夜晚21:15,持续近13小时的“生命接力”,“张海波教授工作室”沪黔专家团队用精湛技术再次印证“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贵州的显著成效。

2.左侧小切口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术

9月3日,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为一名严重冠心病患者实施“微创左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4岁女患,10天前突然出现活动后胸痛,伴有左上腹、左肩背牵涉痛,伴大汗淋漓、气促心悸,休息后稍缓解。冠脉造影发现,心脏三支主要血管均存在严重狭窄,诊断为“冠心病三支病变”。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拟选择不需要锯开胸骨和体外循环的微创手术方式,手术仅通过左侧肋间一处8-10厘米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多支狭窄冠状动脉的血运重建。患者术后第一天即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复良好。

生命的紧急救援站

1.首例ECMO支持下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

7月25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严重车祸伤患者即将送达!”。伤者小曾(化名)到院时已濒临崩溃:全身多处裂伤,肛周至阴囊严重贯通伤,肋骨、桡骨、胫骨、骨盆等多处骨折,腹腔积血严重,预估失血量超过全身三分之二,ISS创伤评分高达42分。失血性休克步步紧逼,死亡仿佛下一秒钟就会发生。医院第一时间启动以急诊科为主导的MDT多学科协作。创伤、泌尿、麻醉、输血四科联手,为患者保驾护航。一场五小时的马拉松手术,不仅完成多处破损脏器的修补和造口,更迅速完成骨盆外固定,为EICU的后续治疗赢得一线希望。然而,危机并未结束。术后第四天,小曾血氧骤降,胸片提示“白肺”,呼吸机、CRRT全力支援仍难以逆转。纯氧给氧下,氧合指数仅75mmHg,生命再次悬于一线……

2.成功救治会厌炎并发脓胸、脓毒性休克患者

近日,一名58岁女性因“呼吸困难伴咽痛4天、间断发热”就诊遵医附院急诊科。经检查,初步诊断为:脓毒性休克、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双侧胸腔积液、急性会厌炎、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立刻按照脓毒性休克救治策略处置,同步完成血/痰培养,实施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液体复苏并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灌注等措施,随着感染控制与引流见效,通气由控制模式平稳过渡至压力支持/必要时比例辅助。考虑到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气道管理需求,团队在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然而,真正的挑战是机械通气依赖与困难脱机。长期的危重状态与机械通气导致其全身及呼吸肌严重萎缩无力,叠加患者基础心肺储备功能不佳、平时活动耐力较差等因素,使得脱机过程每一步进展都充满挑战,过程尤为艰辛……

大脑的精密工程师

1.脑机接口技术助力瘫痪患者重获站立希望

38岁李某在工作中从高处坠落致特重型颅脑创伤,经神经外科一病区创伤重症组积极救治,先后历经三次开颅和一次分流手术后重获新生。经康复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也逐渐好转,但遗留巨大神经功能障碍,即右侧肢体偏瘫。接诊时,患者右侧上下肢肌力均为0级。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诉求,神经外科创伤团队积极拟定治疗策略,于7月15日为患者实施临时脊髓电刺激,开机程控半月后,患者右下肢肌力有所起色,由0级向1级迈进。鉴于临时脊髓电刺激显效,团队于8月15日为患者实施颈胸双电极并刺激器永久植入。期间,团队引入非植入式脑机接口(AIDER下肢步行外骨骼)装置,在脊髓电刺激的同时,协助患者功能锻炼,8月26日晨查房,患者右下肢已能自行抬离床面,达到3级,治疗团队及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颇感满意。

2.多学科救治一例颅脑贯通伤患者

7月19日,遵医附院神经外科一病区接诊一名 47 岁男性颅脑贯通伤患者,患者在工地作业时意外受伤,一根直径约 2cm、总长度约 140cm 的金属异物自面部经颅内向右侧枕部贯通,神经外科团队第一时间启动急重症救治流程,紧急联系消防部门协助将异物穿通部分切短,避免金属异物枕部穿通段过长影响检查操作,优先完善头颅 CT 检查明确伤情,为后续诊断争取时间。此类颅脑贯通伤患者的核心风险在于异物贯穿路径复杂,可能损伤颅内血管、神经,术中出血控制难度大,且脑内活动性出血若不及时清除,可能引发脑疝,危及生命,手术需同期完成异物取出、血肿清除、止血及硬脑膜修补等关键操作。深夜,神经外科值班团队吴海涛主任医师及柯代波博士联合麻醉科、手术室护理团队紧急为患者开展急诊手术……

(来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党委宣传部)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