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 回望初心谈感想|黎国素:扎根基层27年,做百姓们最坚实的“医靠”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

我叫黎国素,是余庆县构皮滩镇高坡小泥田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自 1998 年 6 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卫校毕业,我便回到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一守就是 27 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太清楚家乡的情况了。高坡村山高路远,离最近的乡镇足有 20 公里,交通不便制约着发展,乡亲们的经济条件也相对落后。小时候,我亲眼见过父母生病后,因为拿不出钱看病,只能躺在家里硬扛,盼着病痛能自己好转。那种无助,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也正因如此,当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后,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帮他们卸下疾病带来的痛苦与负担。

高坡村有 22 个村民组,这些年,我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山路都留下过我的足迹。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是我最牵挂的人。我会定期上门给他们做身体检查,耐心教老人怎么合理用药,提醒孩子们改正挑食、不讲卫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时遇到老人因为经济困难不肯去看病,我就主动帮他们垫上药费,一边递药一边劝:“身体是本钱,先把病治好,其他的都好说。”
有人问我,守在基层这么多年,每天走村串户累不累?说实话,辛苦是真的,但心里的充实和温暖,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乡亲们待我,就像家人一样亲。每次去高家田组田维亚老人家里,老两口总会早早等着我,一见面就念叨:“国素啊,你上次来还是 5 号呢,我们这血压又该量了。” 临走时,他们总往我包里塞东西 —— 夏天是刚摘的黄瓜,解渴;秋天是留了好久的板栗,怕放坏了;果子熟了,就装一袋李子、杨梅,说让我带回去尝尝鲜。每次接过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心意,我都忍不住想起已经过世的爷爷奶奶和爸妈,眼眶总会发热。像田大爷老两口这样的乡亲,村里还有很多,他们的信任和牵挂,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份扎根基层的事业。
在构皮滩镇,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坚守。还有 30 名和我一样的乡村医生,我们每天忙着给乡亲们随访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普及健康知识,脚步穿梭在田间地头,把健康服务送到乡亲们家门口。我们知道,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我们多走一步,乡亲们的健康就多一份保障。
27 年光阴,从青春年少到步入中年,我把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家乡的基层医疗事业。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我守着的是乡亲们的健康,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未来,我还会继续站在这里,做乡亲们最可靠的 “健康守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亲人。
(供稿:余庆县构皮滩中心卫生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