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 淋巴瘤自白:为什么我越“安静”,越危险?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

不痛不痒≠安全

淋巴瘤“低调”的背后

藏着哪些致命秘密?

大家好,我叫淋巴瘤。

我的“伪装术”很高级,是藏在免疫系统里的叛逆者。

普通炎症会让淋巴结红肿热痛,但我不爱闹腾,擅长“潜伏”,不会触发疼痛信号。

因此你难以发现,会放松警惕,而现在的我已经在悄悄生长。

不过我也并非完美的“伪装者”。

无痛性肿块是我漏出的“马脚”,可能出现在颈部、腋窝、腹股沟部位。

为什么说我越“安静”越危险?

因为你的免疫系统发现不了我,我可以伪装成正常细胞,躲过免疫的追杀。

你不痛不痒,反而说明我在逐渐“壮大”,等你注意到我时,可能已错过黄金治疗期。

早期的我只会让你偶尔感到疲劳、盗汗,但大意的你却以为这是“亚健康”的表现,而晚期的我可能已经入侵到你的骨髓、肝脏。

来看看我的真实案例

53岁的黄伯伯(化名)长期熬夜加班,身体每况愈下。某日,出现低烧,伴有轻微咳嗽,夜间还盗汗,不仅如此,每天下班后都感到极度乏力,但他仍以为是工作太累。有一天,他无意中摸到颈部右侧有一个约1.5cm的肿块,因为不痛不痒,所以没有在意,就这样带着症状持续了3个月。

来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开退烧药服用后仍无效,随后家人坚持要求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进行专科检查。结果显示,其淋巴细胞异常升高,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浸润到脾脏,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已侵犯到骨髓。科室制定了针对性治疗方案,经过6个疗程的化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肿瘤显著缩小。

出院时,黄伯伯特地为科室送来一面锦旗,感慨说:“如果能早点把‘感冒’和淋巴结肿大联系起来,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也许我就能早点回归工作岗位,过上正常生活了。”

来自医生的警示

✅ 长期低烧、盗汗(易被误认为是结核或感冒)

✅ 瘙痒(无皮疹)、饮酒后淋巴结疼痛(霍奇金淋巴瘤特征)

✅ 高危人群: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有淋巴瘤家族史者

如何识破我的真面目?

摸到这些肿块,快去医院!

✅ 硬得像石头,按着不痛,且持续增大

✅ 直径>1.5cm,超过1个月不消退

✅ 伴随体重骤降、夜间盗汗、皮肤瘙痒(非皮疹)

检查“三步走”:

1.触诊(医生手检)

2.超声/CT或PET-CT

3.活检确诊

注:无症状淋巴结肿大超过1个月,须活检。

别怕!现代医学有办法对付我

化疗+放疗:传统手段能消灭我大部分同伙。  

靶向药+免疫治疗:就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能够锁定我的弱点。

霍奇金淋巴瘤

早期(Ⅰ-Ⅱ)5年生存率:90~95%

晚期(Ⅲ-Ⅳ)5年生存率:70~85%

10年生存率:80%以上

非霍奇金淋巴瘤

早期(Ⅰ-Ⅱ)5年生存率:60~75%

晚期(Ⅲ-Ⅳ)5年生存率:30~50%

10年生存率:40~60%

总而言之,如果你发现身体有“安静”的异常肿块,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因为不痛不痒的肿块会成为身体的“隐形杀手”,务必重视哦!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