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乙肝科普日 | 乙肝不可怕,不知才可怕!这8个真相要知道……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
了解乙肝,消除歧视,科学防治。
每年9月16日是“全国乙肝科普日”,旨在提高公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知,消除对乙肝感染者的歧视,推广科学防治知识。
今天,一起来了解这个与我们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
会传染的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共用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具。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
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传播给新生儿。
不会传染的途径
共餐、共用水杯;
握手、拥抱;
咳嗽、打喷嚏;
同一办公室工作;
共用厕所。
接种疫苗是王道
新生儿实行“0-1-6”接种方案: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各接种一针。
成人也要查抗体
建议检查“乙肝五项”指标,如果为全阴性,应及时补种、接种疫苗。
日常防护要注意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修眉刀;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
分级管理很重要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需定期复查。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
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现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寿命与健康人群无显著差异。
饮食建议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
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限制高脂肪食物;
绝对戒酒。
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作息;
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
谨慎用药。
孕产妇请注意
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乙肝妈妈也能生下健康宝宝。
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成功率高达95%以上。
如果您不是携带者
检查乙肝抗体,必要时接种疫苗;
消除歧视,给予理解;
不传播不实信息。
如果您是携带者
定期复查(每6-12个月);
遵医嘱治疗;
告知家人检查并接种疫苗;
保持良好的心态。
误区一: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
真相: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播,共餐不会传染。
误区二:乙肝都会变成肝癌。
真相:经过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可大大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
误区三:乙肝是不治之症。
真相:现有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可正常生活工作。
误区四:乙肝孕妇不能母乳喂养。
真相:新生儿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后,可正常母乳喂养。
乙肝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不会对周围人构成威胁。
主动了解乙肝知识
分享科学防治知识
科学认识乙肝传播途径
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拒绝乙肝歧视
平等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
温馨提示:
如果您不确定自己是否有乙肝抗体,建议前往医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乙肝可防可控不可怕,科学认知是关键,让我们携手共建无“肝”扰的美好未来!
如需进一步咨询,可拨打健康热线
医生办公室:0851-86510256
护士站:0851-86516136
守护健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一直在路上!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