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心筑健康 佛黔协作谱新篇 ——新一轮东西部帮扶以来佛山市医疗帮扶黔东南锦屏县成效显著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广东省佛山市秉持“锦屏所需、佛山所能”的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兄弟情谊,对黔东南州锦屏县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疗对口帮扶工作。通过精准施策、倾力相助,佛山市的医疗帮扶为锦屏县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结出了丰硕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

精准结对构建帮扶新格局,人才交流激活内生动力

佛山市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了坚实的帮扶框架。

深化医院结对,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严格按照东西部协作部署,佛山市医疗卫生机构与锦屏县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结对关系。截至目前,已成功结对3对即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对口帮扶锦屏县人民医院(为期3年)、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锦屏县中医医院(已完成续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同时对口帮扶敦寨镇中心卫生院。这些结对协议不仅明确了帮扶时限,更确立了以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长效帮扶机制,确保了帮扶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强化人才互动,畅通交流学习渠道。佛山市采取“派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两地医疗人才交流。一是“组团式”派驻专家。2021年8月至2025年8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累计派出五批共28名医疗人才赴锦屏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帮扶,专业覆盖骨科、血管外科、康复医学科、超声科、消化内科、眼科、内分泌科等多个急需领域,帮扶时间从1个月至1年不等。2025年8月,继续派驻3名专家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二是“精准化”外出进修。锦屏县先后选派多名业务骨干赴佛山进修学习,如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龙安流赴佛山进修消化内科半年,超声科主任龙树勇进修6个月,2024年又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公共卫生专业。此外,还安排了多名行政管理人员赴佛山交流学习,全面提升管理理念和能力。

技术输血攻克诊疗难关,学科建设补齐发展短板

佛山医疗帮扶团队深入调研锦屏医疗现状,坚持“缺什么、帮什么”,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能力,填补学科空白。

引入新技术,实现医疗能力新跨越。佛山专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锦屏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效解决了当地众多疑难杂症诊治难题。据统计,佛山医疗专家在锦屏县人民医院共开展了33项新技术,包括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指动脉皮瓣修复术、四肢血管神经肌腱显微吻合术、断肢断指再植技术、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玻璃体腔注药术、冠脉介入手术、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新生儿心脏超声心动图、重症超声检查、无痛电子胃镜检查、超声引导下负压吸宫术、科内动态血糖监测(CGM)等。例如,血管外科专家吴智林副主任医师帮扶一年期间,开展手术230台次,极大提升了县人民医院在血管修复和严重创伤救治方面的水平,吸引了周边县域患者慕名而来。眼科专家赵抒羽在一个月内完成白内障手术40例,并引入多项眼科新技术。

创建新科室,打造学科发展新引擎。帮扶工作注重“授人以渔”,帮助锦屏填补学科空白,最具代表性的是康复医学科的从无到有。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钟荣芳的全力推动下,锦屏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10月20日在原中医科基础上正式成立“康复医学科”,设置住院病床15张,实现了从单一门诊到集门诊、住院于一体的临床科室的蜕变。该科室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MDT)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治疗,针对当地疾病谱推广了热敏灸、干扰电、超激光、火针、小儿推拿等23个中医适宜技术和物理治疗项目。成立后短短数月(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该科门诊人次同比增长51.26%,治疗收入增长55.42%,科室业务总收入激增103.86%,病床使用率高达86.72%。另一例是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霍振楠、吴宇轩等专家帮助县中医医院重新开设并完善了胃肠镜科,顺利开展了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技术。

聚焦中心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帮扶工作紧密围绕县级医院核心能力建设,重点支持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2024年,重点推进了创伤中心建设,整合急诊、骨科、普外、神经外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一体化MDT团队和分级转运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县域内急诊急救能力,计划于2025年完成认证。

倾情服务惠及苗侗百姓,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帮扶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诊疗服务量质齐升,有效缓解看病难。佛山专家们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日常坐诊、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直接服务当地患者。数据表明,2021年8月至2025年7月间,佛山派驻锦屏县的专家团队累计诊疗患者超过22300人次,开展手术示教285台次,下乡入村开展巡诊义诊40次,惠及群众超5753人次。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大幅降低就医成本。众多以往需辗转至省州甚至沿海大城市才能治疗的疾病,如今在锦屏县内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在黎平县做生意的湖南籍患者阳某贞,因严重腰腿痛多次在外地求医(包括广州)未果,后慕名来到锦屏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佛山专家钟荣芳的精心治疗下,住院16天后痊愈出院,患者家属感激地送来锦旗。这类事例不胜枚举,意味着患者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交通、食宿费用,也避免了长途奔波的劳累,切实降低了“看病贵”的综合成本。

捐赠药品设备,提供直接物资支持。佛山方面还积极捐赠医疗物资,如捐赠阿兹夫定片1000盒,用于相关疾病治疗,直接惠及患者。

精心带教培育本土人才,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佛山医疗团队将培养本土人才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变“输血”为“造血”,为锦屏打造一支高水平、本土化的医疗队伍。

建立师徒关系,实施精准带教。专家们通过“一对一”、“一对三”等形式与当地医务人员建立师徒关系,签订带教协议,建立了师徒关系。通过教学查房、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病例讨论、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毫无保留地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

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帮扶期间,佛山专家团队共开展院科培训73场次,培训当地医疗人才超过3156人次。例如,超声专家罗桃英开展全院大型业务培训授课,培训278人次;廖秀梅进行B超专业经验分享交流;吴智林开展培训23场次,培训738人次。这些培训极大地开阔了本地医护人员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

培养技术骨干,引领未来发展。专家们注重帮助受援科室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培养业务骨干和潜在的学科带头人。例如,帮助培养内镜诊疗团队、骨科技术骨干、康复科团队等,为相关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挂职副院长邓剑君提出推动两地医师“双聘制”、职称互认等长远机制,旨在进一步巩固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新一轮佛山市对口医疗帮扶锦屏县的工作,成果显著,共33项新技术落地推广,13个学科受益,22300余人次得到专家诊治,3156余人次本地医护人员接受培训,1个全新科室(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多个薄弱学科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这些成效,源于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源于佛山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精湛技术,也源于锦屏县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和密切配合。当前,帮扶工作仍在持续深化,面对人才储备、设备更新、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双方已制定了围绕“五大中心”建设、强化人员帮带、提升医院管理、加强科研合作等下一步计划。

山海相连,情谊深长。佛山市对锦屏县的医疗帮扶,是一次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向西部的成功延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东西部协作战略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精彩篇章。随着协作的不断深入,锦屏县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必将再上新台阶,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带来更多健康福祉,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石。

(供稿:锦屏县卫生健康局)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