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山镇卫生院:浮针疗法为患者解病痛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

“肩膀不酸了,抱孙子、干农活都利索多了!”9月4日,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卫生院中医治疗室里,62岁的吴女士一边活动着肩膀,一边向医生道谢。让她摆脱多年疼痛困扰的,正是卫生院推出的特色疗法——浮针。

据了解,浮针疗法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符仲华在199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它使用一次性的专用浮针针具,在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层)进行扫散操作,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特别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吴女士受疼痛困扰已有多年,常年待在镇上,她需要承担田间劳作和照顾孙辈的重任,久而久之,肩膀、腰部和手腕开始出现酸麻胀痛。起初她以为是“累着了”,贴几贴膏药、休息两天就能缓解,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越来越严重,夜间还会因肩膀酸痛伴前臂麻木难以入眠。

几个月前,吴女士听邻居说“镇卫生院能扎浮针,治疼痛很管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炉山镇卫生院中医科。接诊的临床医师曾兵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查看了疼痛部位及相应的体格检查后,判断她的病症适合用浮针治疗。

治疗时,曾兵手持进针器,啪的一声,在吴女士手臂上快速进针,随后轻柔地进行“扫散、灌注”操作。“这是在松解紧张、粘连的筋膜,让血液流到缺血的患肌,疼痛自然会减轻。”曾兵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解释。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大约15分钟,治疗结束,吴女士感觉肩膀有了久违的轻松感。

“当时就能抬胳膊了,不像之前那样‘扯起痛’!”吴女士回忆起第一次治疗后的感受。随后她按照医嘱,坚持完成了两个疗程治疗,困扰多年的肩颈腰疼痛缓解大半,如今不仅能干农活,还能每天抱着孙子散步,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炉山镇卫生院能将浮针疗法广泛应用,离不开医护团队的深耕与投入。曾兵与浮针“结缘”已有十年,今年还专门前往四川成都接受系统进修,将更规范、更精准的浮针技术带回卫生院。

卫生院综合科主任金万贵介绍,自一年前推出浮针治疗以来,已为数名患者缓解了疼痛,凭借“无痛或微痛、见效快、花钱少、在家门口就能治”的优势,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浮针等特色医疗技术,通过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优化诊疗流程,让这项便民疗法惠及更多基层群众,用专业医疗服务守护乡村群众健康。”

(本报记者 谢雨晨)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