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成功施术让六旬患者“脚踏实地”重新正常行走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
“终于可以‘脚踏实地’得走路了。”9月8日上午,来自云南昭通71岁的马女士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进行复查,术后恢复情况很好,她和家人将一面印有“关爱病患暖人心 医德高尚医术精”字样的锦旗赠送给该院足踝外科医护团队。

这位曾因严重足部畸形,只能用脚背踮行的老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不仅摆脱了多年的剧痛,更是重新站立,重新行走,她和家人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
马女士的求医路并不“平坦”,多年来,她的脚一直“不对劲”——走路时几乎全靠脚背发力,疼痛厉害时连站立都困难。在云南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骨关节炎,进行治疗处理后症状始终没有缓解。
“本来打算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看看,后来打听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有很好的医疗资源,我们决定过来看看。”马女士的家属说。
8月初,马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门诊就诊。经详细检查,医院发现她的病情远非普通关节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均存在严重畸形,距骨旋转明显,且因病程过长,还合并有骨质疏松,这意味着马女士的脚“支架”已经歪,且长期用脚背走路,疼痛只会越来越严重。
考虑到马女士的病情、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涛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踝关节及距下关节一期融合手术。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如果通过踝关节置换,那么置换假体容易出现下沉;而微创手术对于这种复杂畸形的矫正不够彻底。选择双关节融合术既能从根本上矫正患者畸形,减轻疼痛,从经济角度出发也更贴合患者承受能力,是目前作为适合患者的方案。”张涛说。
随即,足踝外科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沟通,并明确了手术时间。
一切就绪,历时两个小时,手术团队成功为患者完成了双关节融合术,将扭曲的足部结构复位。术后两周,马女士顺利出院,如今,她的脚终于能平踩在地上——这个对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她等了太多年。
出院后,马女士遵医嘱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张涛介绍,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软组织张力大,得慢慢恢复,定期复诊也很重要,医院也会通过定期回访跟进患者的恢复情况。
“不用跑到北上广,在家门口就治好了病,医生护士都好得很。”马女士和家属反复说着,他们还主动提出愿意接受采访,“就想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医院有这么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
据了解,此类严重急性的病例在临床中并不常见,张涛表示,多因早期未及时规范治疗所致,他提醒,中老年人若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异常,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而对于马女士这样的患者,融合术不仅解决了病痛问题,更从生活质量、经济成本等多方面考量,成为“最优解”。
一面锦旗、一句感谢,背后是患者对医疗技术的认可,更是对医者仁心的见证。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足踝外科团队表示,将持续优化诊疗方案,完善术后随访机制,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重获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 马春晓)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