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王洪梅:以仁心为灯,守护生命微光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

我最初的医学梦想,源于家族朴素的传承和爷爷无声的感召。童年记忆中,他总俯身于草木之间,用一味味草药、一双温暖的手,为乡亲祛除病痛。他让我看见:医者,靠的不仅是方剂与技法,更是一颗扎根于悲悯、专注于他人的心。“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是他用一生在我心里写下的序言。

真正踏上从医之路,我才逐渐明白,医学的深处是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它既要精准地处理病灶,也要温柔地安顿人心。在耳鼻喉科这片“方寸之地”的工作中,我尤其体会到这一点——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器官,更是器官背后的那个人。

还记得一位老人因鱼刺卡喉前来就诊,恐惧与不适让他难以配合检查。他双手颤抖,几乎失去信心。我没有急于操作,而是握紧他的手,放缓语调,一句一句地安抚。用了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顺利取出异物。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有时,语言和握手与医疗器械同样重要。

二十年匆匆而过,我在显微与内镜的微观世界里,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精细的“战斗”。从最初面对解剖室的紧张,到如今主刀微创手术的笃定,我逐渐领悟——医学的真正进阶,不只是技术的纯熟,更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共情。

我学会了在必要时全力以赴,也懂得了在极限处谦卑放手。白大褂的每一道褶皱,都是成长的印记;听诊器传来的每一次心跳,都在教我敬畏生命的真实。

“小器官、大健康。”眼耳鼻喉,虽为人体方寸之境,却承载着一个人连接世界的重要通道——“视”界与“声”界。在这里,我愿继续以镜为舟,以心为桨,载着每一位患者安心渡航。

未来道阻且长,我愿始终不忘那年志愿书上庄重写下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愿永远行走在初心之光中,以仁心为灯,做那个默默守护生命微光的人。

(来源:丹寨县人民医院 王洪梅)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