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省职工医院重点科室⑨丨儿科:一切为了孩子,用爱用心守护儿童健康!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30 浏览次数:

在贵州省职工医院儿科病房,温暖的细节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儿童高度防护栏杆,走廊上充满童趣的卡通贴纸和健康小贴士以及供小患者休憩的阳光花园。“这里常年保持20℃,湿度适宜,栏杆高度是按孩子身高设计,连窗户开合角度都有限定。”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铭说。2019年12月迁入新院区以来,这个年接诊量达6.8万人次、拥有40名专业医护人员的科室团队,用细节织就了一张守护儿童健康的安全网。

科室走廊贴有儿童常见病防护小贴士


科室由17名医师及23名护士组成的精兵强将队伍里,高年资医师占比超过40%,团队人员均在北京、广州、贵阳、遵义等国内知名大型医院接受系统培养和进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呼吸、消化、儿童保健、中医儿科四大亚专科成熟运行,并积极规划培育神经、内分泌、重症医学、发育、康养等新的亚专科方向。硬件方面,科室配备了肺功能检测仪、小儿专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超声雾化吸入仪等先进设备。

近三年来,儿科重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了12%,像急性惊厥这类危急患儿的平均处置时间已缩短至15分钟以内。“再先进的设备,关键还在于‘人机合一’。”儿科主任马铭强调。为此,科室建立了严格的设备操作“通关制”,每位医护人员必须通过模拟场景考核才能独立操作关键设备。呼吸机等精密仪器执行每日巡检制度,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打得赢”,成为孩子们坚实的“生命防线”。

医护人员与孩子家长交流


在儿童急诊科,4岁的朵朵一边看着喜爱的动画片,一边安静地接受着雾化治疗。她因反复肺炎辗转求医,家长心力交瘁。在贵州省职工医院儿科,一套融合西医规范治疗与中医外治技术的个体化方案,为她带来了转机。“以前跑医院,孩子一雾化就哭闹,摁都摁不住。这里的雾化机能一边做雾化,一边看动画片,护士还会讲故事,她居然不闹了!加上贴敷和推拿,这次咳嗽好得特别快。”朵朵妈妈欣慰地说。

近年来,科室大力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绿色疗法”成为一大特色和亮点。科室配备有2名中西医结合医师和1名中医技师,开展穴位贴敷、小儿推拿、中药口服、拔罐、灸法等项目,开展的夏季免费“三伏贴”累计惠及2000余名儿童。马铭主任解释引入初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减少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降低副作用,同时提升疗效,特别是在调节体质、治未病方面发挥中医优势。”

儿童急诊科摆放免费三伏贴提示牌


“很多家长可能担心中医疗效慢,这其实是个误区。”儿科护士长王国辉介绍,科室针对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结合中医外治技术后,相比单纯西医治疗,整体病程平均缩短了2天,抗生素使用率下降35%;运用推拿技术调理小儿厌食,有效率超过85%。一位受益于中医治疗的孩子奶奶欣喜地表示:“以前喂饭像打仗,现在娃自己抢着吃!这中医的治疗效果,神了!”

围绕“一切为了孩子”核心服务理念,科室持续落实全方位的“适儿化”改造:从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设计抽血台、病房栏杆,限制窗户开合角度确保安全;雾化室装饰温馨并播放动画片;急诊室、输液室充满卡通元素;走廊、病房墙面和宣传栏上,贴满了卡通图案和儿童常见病防治的温馨小贴士;还特别设置了亲子厕所......这份关怀延伸到了虚拟空间:科室建立了7个医患沟通微信群,覆盖近3000个家庭,医护人员轮流值班,24小时在线解答家长疑问、提供专业建议,年回复咨询量超过万条。“孩子夜里发烧,在群里问一句,很快就有值班医生指导,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家长在群里留言。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交流


科室全体医护始终作为家长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他们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开展义诊,宣传手足口病等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当被问及荣誉背后最核心的支撑是什么,马铭主任的回答朴素而有力:“把孩子当作自家孩子来对待,把提升医疗技术当作守护生命的根本来抓。”这不仅是承诺,更是贵州省职工医院儿科每一天都在践行的准则。

科室开展乡村义诊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