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提灯而行: 何桂容的初心守护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我是习水县温水镇卫生院护理部何桂容,自1994年7月从遵义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坚守在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岗位上30余载。

我的白衣最初是被84消毒液的气味浸透的。1994年进入温水医院工作,彼时十八岁,我曾在老院区的综合病房、手术室、供应室、妇产科等科室工作过,那时的医院设备简陋陈旧、环境差,而辖区服务的人口又多,护理工作量特别大,护士人力严重不足,基本上无星期天、节假日。犹记得在综合病房奋力将喝农药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如释重负;也记得在妇产科守产程时从子宫破裂先兆中挽回两条生命的惊心动魄;更记得在供应室清洗玻璃注射器时的小心翼翼;记得手术台上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的艰辛!那时的我在病房间穿梭如鹿,脚步轻捷。细心计算滴速,精确记录出入量,在深夜为危重病人一遍遍测量生命体征。我的世界被约束在病床周围几平方米内,却又因这极致的专注而无限辽阔。那时我以为,所谓初心,便是将这双手、这颗心毫无保留地献予眼前的每一个痛苦生灵。

温水镇卫生院有着历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其他技术人员,都秉承着无私的“传帮带”精神。我从进院伊始,就得到了护理前辈的帮助、教导,使我能够快速的成长。岁月在无数次值班与抢救中流过。我很快成长为一个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护理骨干。2009年我被提升为护士长,先后担任过妇产科、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职务。视野被拓宽,手中的注射器变成了排班表、质量检查单和永远填不完的报表。我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奇异的门槛上:一脚仍留在熟悉而温热的具体病榻前,另一脚却迈入了抽象、冰冷的管理领域。我一度陷入身份认同的泥沼——当我不再亲手为病人擦洗身体、不再第一时间触摸到他们的脉搏,我的护理身份是否因此褪色?我的初心,是否在会议与文档中蒙尘? 这种撕裂感在某一个深夜达到顶峰。我伏案修改一份护理流程优化方案,颈椎酸痛,满心是对纸上谈兵的虚无感。恰在此时,手机震动,是一条短信:“护士长,三年前我母亲临终,是您和您的团队让她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我们全家永远感谢您。”发信人是某位逝者家属,我甚至花了片刻才从记忆里打捞出那段模糊的过往。就在那一刻,我如被一道闪电劈中。

我骤然领悟:我如今伏案所书写的每一行枯燥条文,所设计的每一个标准化流程,所力争的每一份护士进修学习机会,其终极目的,不正是为了能让更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年轻护士,能在每一个深夜,都有充足的知识、合理的负荷、被支持的心态,去为更多那样的老人、那样的家庭,送上同样有尊严的照护吗?虽然我的战场转移了,从一张病床扩展到一整片医疗护理的疆域。我的武器升级了,从一支注射器变为制度、文化与人心。但我的初心未曾磨灭,只是从一株需要被呵护的幼苗,长成了一棵能够为更多人遮风避雨的大树。

我从青春年少时步入医院大门那一刻起,便扎根于此。也不是不曾想过离开,诸多原因中最令我不舍离开的还是对医院、对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以及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至深情感,扎根基层,使我感受到了我人生的价值。如今,当我穿行于病房之间时,我依然能嗅到当年那浸透青春的白大褂上熟悉的消毒水气味。它不再令我心跳加速,却让我感到无比心安。那是我职业生命的锚点,提醒我无论走得多远,脚下踩着的,永远是那片最初的土地。

而这,便是一个基层卫生院一个护理部主任的初心回望:初心不是锁在玻璃罩里供人瞻仰的纪念品,而是必须被不断重新诠释、注入更大能量、使之在更广阔时空里生生不息的活火。



(供稿:习水县卫生健康局)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