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控炎防复有方法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它不像普通肠炎那样短期就能痊愈,而是以肠道黏膜反复出现炎症、溃疡为特点,很多患者会经历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的反复发作,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小困扰,若长期控制不佳,还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增加肠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根据《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共识意见(2023年,广州)》,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是否有连续性溃疡、充血水肿)、病理检查结果,同时排除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以此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想要更好地应对溃疡性结肠炎,首先要了解它的典型症状,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身体发出的信号。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腹泻,大便多为糊状,且常伴有黏液和脓血,这是因为肠道黏膜受损、溃疡出血所致;腹痛也是常见表现,疼痛位置多在左下腹,呈阵发性,通常在排便后疼痛会有所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里急后重感(频繁有便意但排便不畅),以及因长期腹泻、营养吸收不良导致的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情况,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口腔溃疡、关节疼痛等肠道外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肠道炎症、缓解症状、减少复发,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病变范围(直肠型、左半结肠型、全结肠型)来制定。对于轻度至中度患者,常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来控制炎症,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减轻炎症反应;若病情较重或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反应不佳,医生可能会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快速控制炎症,但需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对于频繁复发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帮助维持病情缓解,减少复发频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除了规范治疗,日常生活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非常重要。饮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以及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炎症和腹泻,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软面条、蒸蛋、鱼肉、煮软的蔬菜等,同时要注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情绪管理也不能忽视,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大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另外,定期复查肠镜也很关键,尤其是病程较长或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通过复查医生能及时了解肠道黏膜的恢复情况,监测是否出现肠息肉、肠狭窄等并发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过程漫长,且容易复发,但只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坚持科学的日常管理,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所以患者不必过于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更好地守护肠道健康,远离疾病带来的困扰。 

作者:王晶 

单位:云岩区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