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结节?不要慌,专家教你如何正确看待“肺结节”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百姓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进行定期体检,但胸部CT检查后,报告单上提示的“肺部结节”字眼让大家变得惶恐不安。

那“肺部结节”应该如何治疗呢?哪些结节可以随访观察?哪些结节需要积极处理呢?

不必“谈节色变”,做到早防早治,科学应对,今天为大家讲解肺结节如何进行规范化诊治。

本期专业指导: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元汉

什么是肺结节?它从何而来?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如CT)中,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而当直径>3厘米时,则称为肺部肿块。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我国成年人肺结节的检出率已高达20%-30%,成为胸外科门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但必须强调的是,肺结节≠肺癌。

据临床数据显示,95%以上的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仅不足5%的肺结节被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

大家可能会问

肺结节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实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

↓↓↓

感染痕迹或炎症反应:肺炎、肺结核、真菌感染等愈合后遗留的肉芽肿或瘢痕,这种情况约占35%-50%。

先天因素:如支气管囊肿、血管瘤或错构瘤等良性肿瘤,这种约占10%-15%。

环境暴露:长期接触粉尘(矽肺)、工业化学物质、二手烟或厨房油烟。

免疫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肺部表现。

肿瘤性病变:包括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如肺腺癌早期表现)。

典型病例

75岁的李阿姨(化名)2024年9月体检中发现6mm混合磨玻璃结节,无吸烟史,经抗炎治疗后结节消散,证实为炎性病变。

这提示我们,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不必恐慌,但需进行专业评估。

抗炎治疗前

抗炎治疗后

肺结节的分类与风险评估

根据大小分类

根据密度分类

实性结节:结节的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恶性概率中等。

纯磨玻璃结节(pGGN):呈薄雾状淡薄影,血管和支气管可见生长缓慢,可能是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

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实性+磨玻璃成分并存的恶性概率最高(>60%)。

恶性高风险结节的特征

当CT报告出现以下术语时,需高度警惕

形态异常:分叶状、毛刺征、胸膜牵拉、血管集束征

结构异常:空泡征、支气管截断征、偏心厚壁空洞

动态变化:随访中体积增大(倍增时间3-12个月)、实性成分增加

影像学鉴诊实例

49岁的宋先生(化名)体检发现右肺结节1年,术后病理活检为恶性,两处病灶为恶性。

高危结节(分叶+毛刺+胸膜凹陷)

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根据《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建议,以下人群属肺癌高风险群体,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CT(LDCT)筛查。

长期吸烟者:吸烟≥20包/年(400支/年),或戒烟<15年者。

职业暴露史:长期接触石棉、铍、铀、氡等致癌物质。

慢性肺病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肺结核。

肿瘤病史者:既往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或直系亲属中有肺癌家族史。

环境暴露者:长期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风险增加2-3倍)。

筛查推荐

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CT检查。

40岁以下非高危人群:每2-5年进行1次低剂量CT检查。

已发现结节者:按风险分级随访(需胸外科/呼吸科专科医师进行详细评估)。

肺结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结节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及患者全身状况。

1.良性结节

感染性(结核/真菌):规范抗感染。

非感染性:通常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2.癌前病变/早期癌

微创介入:射频消融(RFA)适用于肺功能差、年龄大等不能手术的患者。

3.胸腔镜手术(首选)

肺段/楔形切除术(保留健康肺组织),5年生存率可达92%以上。

4.进展期肺癌

需结合综合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放化疗。

如何进行有效随访

注:pGGN(纯磨玻璃结节)、mGGN(混合磨玻璃结节)

随访注意

1.固定医院

尽量在固定的医院和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图像可比性。

2.动态监测

可使用人工智能(AI)软件精准测算结节体积的变化。

3.预警信号

直径增长≥2mm或实性成分增加需积极干预。

典型误区纠正

误区1:肺结节要立刻手术

真相:90%的小结节只需随访观察

误区2:PET阴性就能排除肺癌

真相:磨玻璃结节PET常假阴性

做好三级防护

预防肺癌

一级防护

做好病因预防,从源头阻断致癌因素暴露

1.控烟

主动戒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25倍,戒烟10年后风险降至非吸烟者的1.5倍。

二手烟防护: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被动吸烟使肺癌风险增加20%-30%。

2.环境与职业防护

空气污染:雾霾天佩戴N95口罩(PM2.5过滤效率≥95%),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PM2.5浓度需<35μg/m³)。

厨房油烟:可选用侧吸式油烟机(吸力≥18m³/min),全程开启并延时关闭,减少煎炸烹饪。

职业暴露:接触石棉、砷等致癌物时,强制佩戴N99口罩,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测。

3.膳食建议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蛋、豆制品等。

多食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柑橘类水果。

二级防护

高危人群精准筛查,实现早期干预

三级防护

规范治疗,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分型、分期,制定规范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CT+肿瘤标志物,5年内每半年复查评估一次,5年以上每年复查评估一次。

心理支持:可进行心理咨询,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肺结节是常见但多数无害的肺部影像学表现,通过科学评估风险、规范随访观察、适时精准干预的全程管理策略,既能避免过度治疗,又能早期发现恶性病变。作为胸外科医生,我们呼吁理性对待肺结节,不恐慌不忽视,让专业医生为您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共同守护呼吸健康!

数据来源:《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