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收紧的“神经枷锁”:解密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在糖尿病患者的诸多并发症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就像一双悄然收紧的“无形手套”,从肢体最远端开始,一点点剥夺人们感知世界的能力,却常常因为早期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这种由长期高血糖引发的神经损伤,以双侧肢体对称受累为特征,从脚趾、足底蔓延至脚踝,再逐渐向上扩展,最终可能影响手部,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频频遭遇“小麻烦”,甚至面临严重的健康威胁。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慢性“侵蚀”密切相关。我们的周围神经如同遍布四肢的“通讯网络”,负责将肢体的感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同时将大脑的指令传向肌肉,而神经纤维外层的髓鞘就像包裹电线的绝缘层,确保信号高效传导。当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过高的葡萄糖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同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损伤髓鞘和神经轴突,使神经纤维逐渐变性、坏死,就像电线的绝缘层破损、铜丝断裂,信号传递自然变得迟钝甚至中断。《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明确指出,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且血糖控制越差,发病风险越高,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这种“进行性的神经损伤”。
这种神经病变最典型的表现是感觉异常,且呈现“袜套-手套”样分布——早期患者常感到脚趾、足底有麻木感,仿佛踩在棉花上,或是出现蚁走感、烧灼感、针刺样疼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有时即使盖着轻薄的被子也会觉得难以忍受。随着病情进展,感觉减退会逐渐加重,患者对温度、疼痛的感知变得迟钝,比如泡脚时无法分辨水温高低,容易被烫伤;行走时踩到尖锐物体也毫无察觉,导致足部皮肤破损,而破损后又因神经病变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修复能力,极易引发感染,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感觉过敏,轻微的触碰就可能引发剧烈疼痛,严重影响行走和睡眠,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除了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也可能受到累及,只是相对滞后。患者会逐渐感到足部小肌肉无力,表现为脚趾无法灵活屈伸,足弓变浅,行走时足尖下垂,步伐不稳,严重时甚至出现足内翻或外翻畸形,形成典型的“爪形趾”。手部肌肉受累则会导致手指精细动作困难,比如无法顺利扣纽扣、握笔写字,或难以完成系鞋带等动作,随着时间推移,肌肉会逐渐萎缩,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症状往往双侧对称,且从远端向近端缓慢进展,这一特点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神经病变区分。
对于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典型的“袜套-手套”样感觉异常表现,以及相关的神经功能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检测神经信号传递的速度和强度,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还有定量感觉检查,评估患者对温度、振动等刺激的感知能力。《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强调,对于病程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功能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干预。
预防和管理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核心在于长期严格控制血糖,这是延缓神经损伤进展的根本措施。同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为神经修复提供支持;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红肿,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穿过紧的鞋子或长时间站立、行走,洗脚时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这些细节都能有效减少足部损伤的风险。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虽然进展缓慢,却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身体上的疼痛与不便,更在于其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从轻微的麻木到严重的足部感染,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提高警惕,重视早期信号,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有效延缓病变进展,守护肢体的感觉与功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作者:杨婷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