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长期养护,减少胰腺困扰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9 浏览次数: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长期受损伤后发生纤维化的慢性炎症疾病,它不像急性胰腺炎那样突然发作、症状剧烈,而是在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发展,很多患者早期可能仅感到上腹部轻微不适,随着病情进展才出现明显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胰腺的消化和内分泌功能,给日常生活带来持续影响。根据《中国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如长期饮酒史、胆道疾病史)、临床症状(如反复腹痛、消化不良)、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超声内镜)及胰腺功能检查结果,同时排除胰腺癌、胰腺囊肿等其他胰腺疾病,以确保诊断准确。
想要预防慢性胰腺炎,首先要明确它的常见诱因。长期大量饮酒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刺激胰液分泌异常,导致胰腺组织反复炎症并逐渐纤维化;其次,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管炎)也可能诱发慢性胰腺炎,胆汁反流进入胰腺管会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症;此外,遗传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自身免疫异常等,也可能成为慢性胰腺炎的诱因,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防范。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具有一定特殊性,最典型的表现是反复出现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患者弯腰或前倾体位时疼痛可能稍有缓解,这种疼痛在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容易加重,部分患者甚至会因疼痛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随着胰腺消化功能逐渐下降,患者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餐后腹胀、腹泻(大便多为油腻状,不易冲净,称为脂肪泻),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若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还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这些症状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明显,需要及时关注。
在治疗和日常管理方面,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核心是缓解症状、保护胰腺功能、减少并发症。对于腹痛症状,医生通常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止痛药,同时使用胰酶制剂帮助改善消化功能,若存在胆道疾病或血糖异常,还需针对性治疗(如控制胆道感染、使用降糖药物)。日常养护中,严格戒酒是首要任务,任何含酒精的饮品都可能加重胰腺损伤;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蛋白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软面条、蒸蛋等,同时注意少量多餐,减轻胰腺消化负担;此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和胰腺功能,也能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
慢性胰腺炎虽然恢复缓慢且易反复,但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和科学养护,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胰腺功能也能得到一定保护,无需过度焦虑,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好地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扰。
作者:王晶
单位:云岩区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