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8 浏览次数: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见过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他们小动作不断,一会儿摆弄文具,一会儿和同学交头接耳,老师讲的内容似乎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写作业时,刚坐下没几分钟,就开始找各种借口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原本能很快完成的作业,往往要拖上几个小时。如果你的孩子或身边的孩子经常出现这类表现,那可要警惕了,他们有可能患上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在儿童期发病。据统计,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在1.5% - 10%之间,也就是说,每100个孩子里,可能就有1-10个受此困扰,且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英国按 ICD 诊断系统,报告患病率不到1%,美国按DSM-IV标准,患病率为3%-6%,荷兰报道为5%-20%,日本为4% 。 

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和关注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诊断、治疗和干预体系。许多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帮助患病儿童。而在国内,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关注到这一疾病,但由于认知普及程度还不够,部分孩子的病情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诊断。 

那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具体有哪些临床表现呢?首先是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该疾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患有ADHD 的孩子,在学习、玩耍或其他活动中,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课堂上,他们极易被周围的细微动静吸引,目光不自觉地游离;做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频繁出错,不是看错题目,就是写错数字。比如做数学作业,可能会把加法看成减法,写作文时错别字连篇。而且,他们很难遵循指令完成任务,如收拾玩具、打扫房间等,往往半途而废。 

其次是多动行为。这些孩子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整天手脚不停。在座位上坐不住,不停地扭动身体、抖腿,把椅子晃得嘎吱作响;课间休息时,在教室里、走廊上肆意奔跑打闹,大声喧哗,完全不顾及他人;在家里也是上蹿下跳,翻箱倒柜,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即使在看喜欢的动画片时,也难以安静地坐一会儿,总是不停地变换姿势。 

再者是冲动行为。患病儿童做事常常不经过思考,仅凭一时冲动。课堂上,老师问题还没问完,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举手抢答,可站起来后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排队时,缺乏耐心,总是插队往前挤;玩游戏时,不遵守规则,随意改变玩法,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与小伙伴发生冲突。 

另外,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这类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困难重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受到影响,成绩通常不太理想,尤其在需要高度专注力的科目上,如数学、语文等,表现更为明显。同时,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他们的冲动行为和不遵守规则,也容易引发其他孩子的不满,导致社交困难,被孤立排挤和被老师、家长批评指责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这类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情绪问题的叠加会让他们的情绪更加的冲动易怒或者消极自伤。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症状表现可能不尽相同,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延续到成年以后会议注意力缺陷为主要表现、多动症状会有所缓解,有的孩子因为智力的代偿也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业,但生活总是丢三落四。如果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有上述类似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精神心理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作者:李达 

单位: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