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挑战高难度手术,被梗阻的肠腔终于畅通了!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7 浏览次数: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主任王燕和副主任刘哲的带领下,经超声内镜引导成功为一名恶性梗阻患者实施肠-肠吻合术(EUS-EC),缓解了恶性梗阻,患者目前恢复良好。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提高了肿瘤患者终末期生活质量,还将为晚期肿瘤或无法手术的肠梗阻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64岁的田阿姨2年前因直肠癌累及子宫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为直肠中分化腺癌,癌组织已侵犯到子宫及右侧卵巢、右侧输卵管,后因自身原因没有完成化疗计划,1年前肿瘤出现多发转移,再次行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直到2个月前,田阿姨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CT检查发现,其吻合口肠壁不规则增厚并伴有结节影,肠腔狭窄,腹腔内、腹膜多发转移灶,盆腔内小肠局部肠壁增厚,其上方肠腔扩张,在给予禁食、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及肠梗阻导管等治疗后,田阿姨的症状仍无法缓解。

肠梗阻无法解决,意味着连水都不能喝,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而肠梗阻带来的绞痛和腹胀更令人痛苦不堪。肿瘤的广泛转移导致其腹腔内粘连严重,如同被冰冻一样,加之吻合口狭窄,内镜不能通过,且影像学检查提示多部位梗阻。种种迹象表明,患者已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且内科治疗的效果也较差,就连有着最后希望的自膨式金属支架也仅适用于单处狭窄,于事无补。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刘哲凭借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结合患者腹部CT分析研判到:梗阻最严重的区域为盆腔小肠,只要能在该区域的上游小肠与直肠之间放置支架,就有希望解除小肠梗阻。然而,由于该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术者视野狭窄,给术者带来严峻考验。面对困局,团队经充分讨论,在征求患者同意后,决定挑战当前超声内镜领域高难度之一的术式——超声内镜引导下肠-肠吻合术(EUS-EC),即在超声的引导下,在肠与肠之间建立新的通道,以此解除梗阻。

近日,刘哲带领团队将超声内镜进至结肠吻合口处,将内镜前端靠近扩张的小肠肠腔,使用专用穿刺针穿刺肠腔成功后,通过穿刺针内腔置入导丝,再循导丝置入金属支架,支架成功释放后,大量排泄物由支架内腔顺利排出。手术仅用了30分钟,术后田阿姨腹胀有所缓解,5天后复查腹部CT提示支架在位良好,小肠扩张明显减轻,排便、排气也顺畅了,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后无明显腹胀,如同打通生命通道,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致力于微创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王燕团队完成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肠-肠吻合术(EUS-EC)是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超声内镜介入治疗手术,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是医院在微创治疗领域的又一进步。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