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吴卫:“医”心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6 浏览次数:

“我们家缺少一个医生,你愿意学医吗?”高考填志愿前父亲面带微笑地问我,当时还懵懂的我,对未来毫无规划,所以毫不犹豫的回答:“我愿意。”于是,在志愿表上填下的全是医学院校,最后被“医学影像”这个专业选中,我就像一片浮萍一样,被家人的期盼推向了未知的航道。

五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我毅然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成为了一名与“黑白影像”打交道的医生。经过常年的实践和积累,我深知医学影像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影像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需要具备医学知识,还需要掌握尖端的技术。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那时的家乡,放射人才及放射设备是极其的匮乏,我亲眼目睹了影像科技的飞速发展,见证了玉屏放射影像进步的艰辛历程,从一台500mA的老式X线摄片机(黑屋子手洗胶片)到数字化摄影CR,再到数字化摄影DR、动态摄影DR;从没有CT到2004年的第一台单排螺旋CT,再到2015年的第一台64排128层螺旋CT;从没有MR到2015年的第一台1.5T MR。随着放射影像设备的更新,放射影像人也在马不停蹄的进步,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设备和技术双双提升,清晰地观察到更多的解剖细节和病变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和个体化。

“快送病房!结果马上出来!”遇到急诊危重患者时,这就是我最常说的话。患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处伤痛,都在影像中化作无声的密码。那一刻,指尖敲击键盘的声响仿佛有了重量——每一帧影像的判读、每一份报告的签发,都在为生命争取分秒。放射影像人,临床医生幕后的影子,很少收到鲜花和锦旗。也曾短暂困惑过,但康复的笑容和临床医生的认可,成了我心底最隐秘的勋章。阳光下,“影子”也有“一席之地”。

未来的路,我愿以更敏锐的“目光”穿透疾病的迷雾:精进多模态影像技术,钻研罕见病例特征,用专业为临床指明方向。因为,我们不仅是黑白影像的解读者,更是托起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来源: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