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 | 余庆县人民医院田景富:敬畏生命守初心,仁心仁术铸医魂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25 浏览次数:
每一个黎明与黄昏的交替,都见证了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每一次手术刀的精准落下,都是他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与捍卫。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平凡的手术,只有需要被细心呵护的生命;没有简单的治疗,只有对医学无尽探索的热情。从医二十余载,他以精湛的医术挽救无数生命,以创新的管理推动学科发展,更以“暖医”的形象成为患者心中的“定心丸”。他就是余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田景富。


田景富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他精研业务,刻苦学习,不断拓展普外科业务。作为区域普外科学科带头人,田景富始终站在技术前沿,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前沿医疗技术,带领团队在二级医院率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胆胰ERCP微创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主持开展县域内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使普外科手术由原来的开刀向腹腔镜微创发展,致力于使用简单、有效、微创的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他每年主持或参与三四级手术500余台次,面对疑难病例,他常说:“医生手里攥着病人的信任,必须敢啃‘硬骨头’,突破困难解救患者的病痛。”
他的爱人也是在医院从事急诊急救工作,两口子经常半夜因有患者需要急诊手术从家赶到医院,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孩子常说他们是“披星戴月的人”,家成了旅馆,医院反而成了家。对此,田景富常常因没能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情感回应而愧疚,但想到坚守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他常常安慰孩子说父母忙碌是在守护更多人的健康,希望孩子慢慢理解“责任”的意义。


作为学科带头人,田景富深知“一人强不如团队强”。放眼医院未来,他提早规划科室,不嫉才,不独霸手术刀,因材施教,大力培养科室医师,他经常不辞辛劳、熬更守夜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临床工作,坚持每周给科室医师授课,用临床案例激发大家兴趣。他推行“亚专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将普外科划分为肝胆、胃肠、甲乳、痔瘘等专业组,每位医生主攻一个方向,实现“专科治专病”,同时掌握普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在他的带动下,科室成功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定为贵州省城乡居民重大疾病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他牵头建立手术标准化流程和术后快速康复体系,使平均住院日缩短3天,减少了患者的就医费用,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他个人也获选余庆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没有落后的团队,只有落后的管理”是他的口头禅。


他心系百姓,不畏严寒酷暑,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定期到全县各乡镇开展义诊活动。他守护健康,不分白天黑夜到县域医共体会诊,指导临床工作。在年轻医生眼中,田景富是“严师”,要求每份病历必须详实规范;在患者心里,他却是“暖医”。他为经济困难的农村患者垫付医药费、坚持每日查房、术后亲手为患者调整引流管……这些细节成了他的习惯。他常说:“医生这份职业,技术是根基,仁心是灵魂。”很多患者这样评价他:“任何时候看见他都是笑眯眯的,就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不光治好了我的病,还总是鼓励我,这比药还管用。”
他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来“柳叶刀”握在手里,切开、止血、缝合等一系列操作成了本能,但每一次皮肤划开的瞬间,指尖传来的微颤,仍是当年第一次主刀时的敬畏。技术可以精进,预案可以周全,唯独那份患者及家属眼中面对生命脆弱时的托付,使他从未因熟练而麻木。当有人问他:“你的初心是什么?是初披白袍时朗诵的医者誓言?是老师拽着他的手说医者先医心?”他坚定地回答:“不!是此刻仍会为一句‘医生,拜托了’而血脉奔涌,竭尽全力”。
从青涩医学生到资深专家,环境在变,设备在更新,技术在精进,但田景富无影灯下那份初心如磐:竭尽全力以精湛医术造福患者,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期盼。对他而言,无影灯下这束光的意义从未改变——照亮的是生命,驱散的是病痛,守护的是一方百姓的健康。他把青春和激情留给了患者,把愧疚和亏欠留给了家人。
(供稿:余庆县人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