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关节炎,早防早治,拒绝致残!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14 浏览次数:

晨起关节僵硬、肿胀,难以动弹,需要缓一缓才能活动;爬楼梯时常会感觉到关节的摩,有时甚至能听到“咔咔”声……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能患上了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光滑且有弹性,能缓冲压力、减少摩擦。而骨关节炎发生时,软骨逐渐磨损、皲裂,骨头边缘长出“骨刺”,关节滑膜发炎肿胀,导致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行走、上下楼梯,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好发于人体负重部位——膝、髋关节、腰椎,特别是膝关节。

统计数据显示,骨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大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致残率高达53%。

“深入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做好早期预防与干预至关重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骨科张卫主任介绍说。

 

为什么会得骨关节炎?

主要原因: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就像汽车轮胎,用得越久磨损越严重。50岁后,软骨修复能力下降,关节“减震层”变薄,骨头间直接摩擦引发炎症。

2.体重超标。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加3—4倍。肥胖人群的关节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加速软骨磨损。

3.过度使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高强度运动(如频繁爬山、跑步)或重复性动作(如蹲跪工作),会使关节反复损伤,增加患病风险。

4.先天不足。关节畸形(如O型腿、X型腿)、家族遗传史等因素,让部分人天生关节结构不良,更易引发骨关节炎。

5.外伤与疾病。曾患关节骨折、韧带损伤若未完全恢复,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也会破坏关节内环境,诱发骨关节炎。

关节和骨骼的健康重在平时保养,越早越好,给出如下建议:

1.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十分关键。通过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和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可有效降低关节磨损。

2.选择正确运动方式。避免长时间爬楼梯、深蹲等损伤膝关节的运动,推荐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平路快走(比跑步更护膝);靠墙静蹲、直腿抬高等肌肉训练,增强大腿肌肉(肌肉是关节的“保护盾”)。既能锻炼关节灵活性,又能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

3.日常细节护关节。运动时佩戴护膝、护腕等装备;从事体力劳动或家务时,注意姿势,避免过度弯腰、屈膝;天气寒冷时,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关节受凉;女性少穿高跟鞋(增加膝关节压力);补钙(牛奶、豆制品)、维生素D(晒太阳)。

4.定期体检。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关节损伤史者,建议每年进行关节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对已经罹患骨关节炎的患者,张卫主任建议:

1.保守治疗:早期骨关节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物理治疗(热疗、水疗、针灸、按摩、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同时减少受累关节负重,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2.如非药物治疗无效,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全身药物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他止痛剂、关节腔注射、改善病情类药物及软骨保护剂等。

3.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考虑手术。常见手术方式有关节镜清理术(修复损伤组织)、截骨术(矫正关节力线)、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晚期患者,替换病变关节)。

4.康复训练: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可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关节活动度训练,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骨关节炎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预防和规范治疗,能有效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