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人民医院确诊一例新生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幽门梗阻”病例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12 浏览次数:

近日,开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通过相关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确诊该院首例新生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幽门梗阻”,该病例能够及时准确的确诊,证明该院新生儿科诊断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8月4号早上6点,开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诊一名38天婴儿,因“反复呕吐1+周”入院,发病前有受凉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咳嗽,有痰),呕吐物为半消化奶汁或未消化的奶汁,量较多 ,曾在院外行“口服药、小儿推拿”等治疗无好转,且进奶后呕吐明显加重。入院时体温低热37.7℃,声嘶,大便排出无停止,有饥饿性的哭吵,小便正常,无腹泻,腹部平软,肠鸣音正常。接诊医师根据入院时病史特点诊断考虑:支气管肺炎,胃肠功能紊乱收入院治疗,积极抗感染,雾化补液,减少奶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无好转。

次日科主任查房后分析:患儿呕吐比较明显,咳嗽不重,每次呕吐均与咳嗽没关系,进奶后约半小时左右诱发呕吐明显,呕吐物不含胆汁及咖啡色样物,非喷射性呕吐,吐后一般情况好,大便排出没有停止,但量不多,初步判断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呕吐关系不大,需考虑上消化道是否存在问题,但警惕呕吐引起的吸入性肺炎。随即与超声科主任取得沟通,了解到医院专科医师已到重庆儿童医院进修儿童胃肠道B超,颅脑,肺超声等,现已具备儿童胃肠道的B超能力。于是立即安排完善胃肠道彩超,特别提示关注胃的结构,胃超声提示存在幽门肥厚,随即行上消化道造影,存在幽门梗阻/闭锁。

通过相关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明确该患儿存在肥厚性幽门狭窄,内科治疗不能解决问题,须手术治疗。通过微信、电话与贵阳市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沟通患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立即安排到贵阳市儿童医院儿外科手术治疗。

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由于新生儿幽门环形肌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全梗阻,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2~3周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并进行性加重,常合并严重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肺炎、败血症等,未及时诊治常致患儿死亡,病死率达10%。本病病入程越长,幽门处增生肥大愈严重,常形成橄榄样肿块;严重狭窄时,幽门管只能通过细探针。此病为新生儿期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占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病因尚无统一意见。

开阳县人民医院能够准确及时地确诊这一病例,标志着该院多科协作在疑难疾病诊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预防不良后果发生,为患者争取了时间,指明了方向。


(供稿:开阳县人民医院  李朝阳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