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成功挽救多例脑血管病患者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11 浏览次数:

日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连收到三面饱含深情的锦旗。红灿灿的锦旗背后,是医护团结协作与死神博弈的生命救援,更是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团队精湛医术和贴心服务的最高褒奖,而每面锦旗都讲述了不同的医护救治患者的暖心故事。

攻克高难度手术,脑胶质瘤患者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重燃希望

谈起老伴的诊治过程,家住独山的张先生忍不住地直夸“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救了我老伴,她现在恢复很好,真是太感谢了”。原来,张先生的老伴去年12月在外地打工期间突然头痛、头昏,眼睛看东西呈现短时间黑点点状,讲话不清楚,症状一直没好转,在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提示脑胶质瘤。因肿瘤其位置涉及多个关键区域,手术难度极大,为了寻求救治,张先生经过多处打听通过熟人介绍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外科。

张先生老伴,60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4+月”入院后,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高度重视,在主任医师彭岗的带领下,完善颅脑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额颞顶叶占位:考虑恶性脑膜瘤、高级别胶质瘤,立即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前讨论。因肿瘤位置深、肿瘤体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肿瘤恶性可能性高,术中易伤及重要结构,若大脑重要结构损伤,会导致患者昏迷不醒,甚至死亡。为了摆脱困境,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团队经充分评估,术前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交代相关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手术室全麻下,为患者实施“开颅肿瘤切除术+颅骨整复术+脑脊液漏补修补术”。术后治疗上予预防感染、止血、抑酸护胃、预防癫痫、减轻全身炎症反应、脱水减轻脑水肿、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动态复查颅脑CT,适时拔出头部皮下引流管、术区切口换药、拆线等。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颅内肿瘤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脑膜瘤(WHO 1级),经过相关治疗后患者诉无头痛、头晕,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近日,为了感谢医护团队的救治,张大爷带着老伴来院复查时,特意送来锦旗,以此感谢神经外科团队专业救治与暖心陪伴。

深陷昏迷3月,医护始终坚守再创生命奇迹

今年50多岁的王先生,一个多月前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检查后提示脑出血,出血量达80ml,在该院急诊手术,一个多月后虽然病情稳定,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后经打听转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昏迷促醒中心意识障碍病区。入院时,王先生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四肢活动障碍、反复发热、痰多、无任何自主活动。

昏迷促醒中心意识障碍病区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通过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右正中电刺激、声光电刺激、电针等无创神经调控治疗,联合临时脊髓电刺激手术、颅骨修补术等有创神经调控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手段,并行早期吞咽障碍及咳嗽功能的评估与训练,显著改善了老王吞咽、咳嗽功能,约四周后成功拔除气切套管。王先生逐渐从卧位过渡到坐位、家属搀扶下站立及行走。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术后1个月左右,经过一系列促醒及康复等综合治疗,王先生意识情况明显改善,可以稳定进行视物追踪,肢体活动障碍进一步改善,上肢可自主抬离床面,下肢有刺痛躲避反应。

治疗2个月后,王先生的意识明显改善,可配合完成简单指令性动作。

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谢意,出院当天患者家属将一面红灿灿的锦旗送到了昏迷促醒中心意识障碍病区医护人员手中,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全体医务人员医疗、护理工作的深深认可和鼓励!

医护暖心守护,助力脑梗患者康复

79岁的孙女士半月前因急性脑梗被收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由于家庭琐事缠身,孙女士唯一的儿子没有办法照护,为了帮助老人尽快地恢复,科室除了为老人制定了治疗方案外,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主动承担了老人的翻身拍背、喂水喂药、晨起洗漱、夜间陪护以及一日三餐这些日常照护。怕老人饮食不合口味,护士们把自家熬的杂粮粥带来;担心她跌倒,夜班护士每两小时巡房一次,悄悄在床尾夹上手电筒。康复训练时,管床医生蹲着帮她一点点挪动僵硬的左脚,像哄孩子似的数“一、二、三,奶奶真棒!”在老人的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以耐心和鼓励陪伴在她身边,不断帮助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老人深切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与关怀。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细心照护,出院当天,奶奶拉着儿子满怀感激之情地将“精心护理仁爱天使,爱岗敬业热情周到”“医德双馨,心系病人”的锦旗赠送给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孙女士哽咽道“是你们帮助我康复,给了我新生”。

一面锦旗,一声感谢,是医患之间最温暖的联结,这样的温馨场景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常态。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温情,为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线,每一位病患康复出院,都是对医者初心的最好诠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将继续用医术与仁心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让更多患者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