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马翔:方寸药台,初心长明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10 浏览次数:

我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马翔,身为药剂科的一员,日常工作常与满架药品相伴。药品标签上严谨的化学名称,看似冰冷沉默,却在每一次被取出的瞬间,承载着患者沉甸甸的期待。这或许正是药师工作的独特之处,经手的是药品,传递的却是康复的希望。

刚进入药剂科时,总觉得这份工作的核心是“精准”。核对处方、调配剂量、核查禁忌,每一个步骤都像在解一道精密的算术题,容不得半点差错。那时的初心,是“不出错”,是对“专业”二字最朴素的注解。

直到遇见那位多次来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婆婆。她总说吃了药头晕,我们查阅病历并沟通后才知晓,因为患有高血压且担忧药物副作用,她长期自行将降压药剂量减半。“孩子,我怕药吃多了伤肝,忍忍头晕也没事。”她的话让我忽然明白,药师的责任不止于“发对药”,更要“让人用好药”。那天我在药房角落,将她治疗期间会用到的所有药物进行药物重整,耐心讲解了近半小时规范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临走时她攥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你讲的,我信。” 

自此,初心悄然蜕变,从最初对“精准”的执着,变成了对“理解”的追求,要理解患者对药品的恐惧,理解他们看不懂说明书时的无措,理解那些藏在“我没事”背后的隐忍。我们调配的不只是药品,更是一份“放心”,让患者知道,在诊疗之外,有药师为其用药安全护航。让患者相信,那些复杂的药名背后,有一双眼睛在认真关注着他们的康复。

如今再看这方寸药台,它早已不是简单的工作场所。这里有患者接过药时的迟疑与信赖,有家属反复确认时的焦虑与期盼,更有我们在无数次核对处方时,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新领悟。

原来初心从不是一句空洞的誓言,它就藏在每次耐心的解释里,在为老人标注的服药便签上,在发现用药误区时的及时提醒中。只要患者接过药时眼里有了笃定,只要那句“谢谢你”来得真诚,这方寸药台便永远有光,而我们的初心,也永远鲜活。

(来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马翔)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