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省职工医院重点科室⑧|眼科:让患者“擦亮眼睛”看美丽视界!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10 浏览次数:

在贵州省职工医院眼科诊室里,97岁的王大爷颤抖着揭开眼前的纱布:“看见了!连你们白大褂上的字都看清了!”就在20分钟前,这台为极高龄、极高危患者量身定制的局部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眼科、麻醉科、呼吸内科专家团队的精密协作下,圆满完成。术后视力0.6!这不仅是近乎失明眼睛的重生,更是省职工医院眼科的精湛技艺与无畏担当。

患者为科室点赞


“当年一台复杂白内障手术,都需省医专家现场指导。”回顾科室发展,眼科主任贺喻感慨万千。这支最初仅1人的队伍,历经8年磨砺已成为由5名专科医师及专职技师组成的精锐团队。如今,他们不仅是当地首家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科室,更建立起常态化协作机制:省医专家远程会诊疑难病例、手术带教提升。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模式,使科室在眼底激光、玻璃体腔注药等高难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术后照镜子时我哭了,不是因为疼,是脸上真的没留疤!”泪道疾病患者李女士指着曾经红肿的内眼角,话语间充满感激。她的新生,源于科室开展的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传统手术需要在面部切开伤口,难免留下永久疤痕,而这项创新技术通过自然鼻孔建立微创通道,精细重建泪液引流系统,对于占患者群体60-70%的女性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治愈,更是一场关乎尊严的疗愈。恢复周期缩短30%,患者满意度跃升至98%,背后是团队每年300多例手术锤炼出的炉火纯青。

眼科手术进行中


“手术?万一出事怎么办?”“可妈妈连我是谁都看不清了......”家属的争论声透着焦灼与无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张奶奶安静地坐着,浑浊的双眼只能勉强感知手部晃动的模糊影子。“请相信我们。”面对认知障碍叠加的高龄风险,眼科团队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麻醉科专家反复推演全麻方案对神经系统的细微影响,神经内科医生逐条评估认知波动风险阈值。手术成功后,贺喻走近病床:“今天感觉怎么样?”老人像个孩子般欣喜地赞叹:“医生!我能看见电视啦!”那一刻,女儿紧握母亲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当惠民政策调整,科室主动扛起社会责任。2025年白内障专项补贴取消后,团队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患者人均治疗费用,同时保持日间手术模式:“早上入院、下午手术、次日出院”的高效路径,让年手术量稳居数百例,复明率始终保持100%。

手术结束医护人员搀扶患者下床


这支队伍的脚步却从未局限于诊室:护理团队赴广东中山医院学成归来的干眼症特色疗法,将单次服务时长延长至1小时,患者直言“舒服得像做眼部SPA”;青少年近视防控小队深入校园,用“一拳一尺一寸”口诀教会孩子科学用眼;爱眼日义诊覆盖乡镇卫生院,打破老年人“眼花是常态”的认知误区。

“我们既要当光明修复师,更要做好未病防治的守门人,让患者‘擦亮眼睛’看美丽世界,有尊严地幸福生活。”贺喻说,在这里,精密设备的硬实力与红笔标注的温馨提示的软关怀交织成网,技术温度与医者仁心发生着共振,省职工医院眼科正为更多的人带去生活的希望,照亮着更广阔的生活视界。

眼科义诊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