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在MDT中重燃——一例超高难度骨折患者的成功救治与康复之旅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多学科共同协作(MDT),为一位身患右股骨头骨折、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高血压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脊柱侧弯、下肢动静脉血栓、电解质紊乱、右侧腹股沟狗咬伤深度疤痕挛缩等各种急慢性疾病、手术风险极高、周转贵阳多家三甲医院都未能手术的76岁高龄女性患者成功完成了“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股骨转子间骨折截骨复位固定”术,谱写了一曲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患者的动人乐章。

病魔突降,雪上加霜

一个月前,76岁的游奶奶在家中不慎摔倒,被紧急送往就近医院救治。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右侧股骨粉碎性骨折!高龄、基础疾病多(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脊柱侧弯、骨质疏松、原发性高血压、双下肢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右侧腹股沟狗咬伤深度疤痕挛缩等等),手术风险极高,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建议转至骨科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然而,在转诊至专科医院准备手术之时,命运再次给了游奶奶沉重一击——突发急性脑梗死!原计划的手术被迫搁浅,骨科专科医院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股骨骨折手术的风险,再次亮起了红灯。保守治疗20余天后,游奶奶的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侧局部肿胀愈发明显,患者长期绝对卧床、粉碎性骨折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随时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能够站立的希望愈发渺茫。焦灼的家属经多方打听后,决定转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进一步治疗,住进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的全科医学科行术前的相关准备和诊治。

抽丝剥茧,直面深渊

入院后,医护团队对游奶奶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评估,发现病情远比预想的更为复杂棘手。

除了高龄、急性脑梗死、右股骨粉碎性骨折、左股骨缺血性坏死、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胸椎侧弯退变、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性贫血外,一个深埋数十年的隐患浮出水面:患者幼年时曾因狗咬伤导致右侧腰背部及腹股沟区大面积瘢痕挛缩。

这使得骨折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严重紊乱,犹如布满荆棘的险滩,手术难度攀升,患者的脊柱侧弯形成了麻醉入路的高难度、双下肢动脉斑块再发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极高、术中粉碎的骨渣及骨水泥的植入引起相应并发症的高风险……。想要让游奶奶重新站起来,手术是必经之路,但这条路,布满未知的巨大风险。

MDT聚力,共克时艰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科医学科经过反复深度沟通和评估,邀请骨科张卫主任会诊、评估病情,并启动最高级别的全院多学科会诊(MDT)。骨科、麻醉科、神经内科、介入与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科等领域的专家迅速响应,齐聚一堂,反复论证手术的可行性与风险预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充分评估风险并制定了周密的围手术期保障方案后,MDT团队达成共识:“手术”是游奶奶重获站立起来的唯一希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骨科张卫主任主刀,麻醉科刘继明副主任为了避免全麻插管后的相关并发症,在脊柱侧弯的条件下采取了“神经阻滞麻醉”,全程督导监护术中情况,在专家团队的缜密诊疗计划下,为游奶奶实施了这场超高难度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股骨转子间骨折截骨复位固定术”。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骤降、心率降低,整个手术过程惊心动魄,经过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有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不稳定诊治,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惊涛骇浪,众志成城

术后当晚,ICU警报骤响!游奶奶病情急转直下:手术的重度创伤引发高强度应激生物学和宿主反应,激活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继而诱发脓毒血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指标和凝血指标短时间内飙升,同时出现了脓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SIC)、严重电解质紊乱、重度贫血!五大致命威胁同时袭来,游奶奶命悬一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阴云笼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循环衰竭、凝血系统崩溃……致死率极高!经过ICU一整夜奋战,患者的生命征终于平稳下来,但是仍然属于极危重状态,休克没有纠正,血库告急无法给予充足的血源、感染指标攀升、多器官功能受损……仍时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MDT再集结,力挽狂澜

危急时刻,ICU团队临危不乱,再次吹响多学科协作的集结号,第二次全院大会诊再次启动:骨科、麻醉科、全科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肾病风湿科、感染性疾病科、泌尿外科的专家火速汇集。输血科同仁努力争取血源,哪怕一天只有一个单位的悬红。多学科专家围绕游奶奶的复杂病情展开深入讨论,制定了集抗感染、精准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稳定内环境、纠正凝血紊乱、器官功能支持、清除炎性介质等于一体的综合抢救方案。这是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

生命奇迹,曙光重现

在ICU团队不分昼夜的守护和多学科专家持续不断的支持下,在全院相关科室的通力配合下,经过12个昼夜的殊死搏斗和不懈努力,游奶奶的病情终于迎来了转机!凶险的休克被纠正,肆虐的感染被控制,紊乱的凝血和内环境逐渐稳定,衰竭的器官功能开始复苏……生命之火,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顽强地重新燃烧起来!游奶奶成功脱离危险期,转回全科医学科病房。

康复之路,携手同行

转回全科医学科后,治疗并未结束。全科医学科医师团队联合康复科医师,为游奶奶量身定制了精细化的康复计划。从床上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到逐步的坐立、站立平衡训练……每一步都凝聚着医护康团队的耐心、专业和鼓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游奶奶已经能够在他人协助下站立起来,逐渐会鼓励助步器下的缓慢行走!这不仅意味着肢体功能的恢复,更是生活质量的巨大飞跃,是对所有参与救治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游奶奶的成功救治与康复,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强大生命力的最佳印证。从术前严谨评估到术中攻坚克难,从术后惊险抢救到康复期精心管理,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相关学科专家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与无缝衔接。它充分展现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面对超高龄、超复杂、超高危病例时,敢于担当的勇气、攻坚克难的能力和尊重生命的仁心。在医学的边界,团队协作的力量可以超越个体的极限;对生命的坚守,能够创造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我们将继续深化MDT建设,不断提升急危重症和复杂病例的综合救治能力,为更多像游奶奶这样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