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 回望初心谈理想——杨长华:“医者仁心” 不是墙上的字 而是把每位患者当作亲人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

我是三穗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医生杨长华。从事医疗工作至今已二十七年。刚当医生那会儿,总觉得口袋里要装满听诊器、压舌板才像回事。直到来到血透室,摸着手里的透析管,才明白白大褂有多重不是装了多少东西,是心里的责任,是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期待。

记得有一年冬天,一位患者老李(化名)在透析时,突发失衡综合征,他抽搐着攥紧我的手腕。我只能一边盯着跳动的监护仪,一边哄他数完三圈秒针,其实那会儿心里比谁都慌,透析液的浓度调了三次才稳住,监护仪的警报声在空荡的病房里格外刺耳。

印象尤为深刻的一位尿毒症患者,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后至我院。初诊时其泣诉“他们说我活不过半年了”。 如今,该患者的透析记录已经写到第六本。血透室内,时钟的每一次行进都承载着特殊意义,它记录的是生命在专业守护下得以延续的轨迹。

白大褂的口袋换过好多回,从处方笺变成透析记录;从急诊室的急促变成血透机的嗡嗡声。二十七年过去,早已明白 “医者仁心” 不是墙上的字,而是把每个透析日过成寻常,把每位患者当作亲人,让他们在这“长跑”的路上,感受不到孤单。

血透室工作虽无惊险场面,贵在日复一日的坚守。当血重新流回病人身体里,带着我们手心的温度,我盯着根 “透析管路”,心里想着:陪他们走得再久些,再远些。


(本报通讯员 杨长华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