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隐匿的心脏危机与科学守护之道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
在心血管疾病的复杂图谱中,缺血性心肌病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心脏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心脏功能。这种因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的疾病,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挑战。了解其症状表现、掌握科学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缺血性心肌病的症状表现具有渐进性和多样性特点。早期,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轻微的胸闷、气短,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因此常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心脏泵血功能持续下降,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散步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在夜间熟睡中因憋气惊醒,需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初期多表现为脚踝部位的轻微肿胀,用手指按压后会留下凹陷,且恢复缓慢,严重时水肿可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全身。此外,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无法为全身提供充足的血液,患者常感到浑身乏力、精神萎靡,即使经过充分休息,疲惫感也难以消除。同时,心律失常也是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心悸,或者出现心跳不规则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
预防缺血性心肌病,需要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健康饮食是第一道防线,应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以及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类等,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取,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适度运动不可或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控制基础疾病同样关键,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群,务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也至关重要,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熬夜、精神压力过大则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心脏正常功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亲友倾诉等方式释放压力,能有效维护心脏健康。
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而言,科学的日常护理是控制病情的重要环节。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因为感染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病情。饮食管理需更加严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严格控制水分摄入,减轻水肿症状。用药护理不容忽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了解所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定期复查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手段,患者需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心脏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心理护理方面,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病情恢复。
缺血性心肌病虽然病情复杂,但通过对症状的早期识别、科学的预防措施以及细致的日常护理,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视心脏健康,从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开始,才能为心脏筑起坚固的健康防线。
作者:王晶
作者单位:云岩区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