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科学预防之道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7-31 浏览次数:

在现代产科健康领域,妊娠期糖尿病(GDM)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孕期疾病。它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复杂交织的发病机制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理角度来看,怀孕后女性的身体会发生显著变化。胎盘在孕育胎儿的过程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它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多种激素,在维持妊娠的同时,会逐渐增强胰岛素抵抗作用。其中,胎盘生乳素能够抑制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雌激素、孕激素则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使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利用率下降。

与此同时,孕期母体的代谢需求大幅增加。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母体需通过调节代谢来满足这一需求。正常情况下,胰岛β细胞会相应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的稳定。然而,部分孕妇的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潜在缺陷,无法适应孕期胰岛素抵抗的逐渐增强,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此外,孕妇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也在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肥胖、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肥胖孕妇体内脂肪细胞堆积,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高龄孕妇身体机能下降,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相对不足;具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倾向的孕妇,其遗传基因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使她们在孕期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多维度的科学预防策略

为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孕妇可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合理饮食是关键。在孕期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进食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可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的摄入,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稳定血糖。同时,少食多餐,将每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适度运动也不可或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孕妇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不仅能消耗多余热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孕期身体状态。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定期产检是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孕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在孕24 - 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能需要提前进行筛查。一旦确诊妊娠期糖尿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确保孕期血糖平稳。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孕期生理变化和个体基础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产检等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为母婴健康筑牢防线

作者:孙少媛
医院:贵阳市第六医院 科室:内科  项目领域:糖尿病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