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钻进中耳腔!浙毕医院专家精准“瓮中捉虫”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
深夜时分,急诊室内一片寂静,突然被一位37岁女士痛苦而急促的声音打破。她紧捂右耳冲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下简称“浙毕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室,面色苍白地描述道:“医生,我右边的耳朵太痛了,耳心那像被针扎一样,能听到里面有‘嗡嗡’声,但是看不见是什么东西,快请您帮我看看……”
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冯涛询问得知,家住七星关区的翟女士当晚在家准备睡觉时,突然感到“耳心”像被针扎一样疼痛,还能听到类似蚊虫挣扎的“嗡嗡”声,在剧痛和疑似蚊虫挣扎声的驱使下,她情急之中自行向耳内灌水冲洗。水灌入后,那令人心悸的嗡嗡声虽消失了,但尖锐的疼痛却丝毫未减,反而添了几分沉重的不安。
翟女士便立即来到浙毕医院就诊。
冯涛立即进行耳内镜检查。镜头深入耳道,竟然发现鼓膜表面有一个较大的破孔!透过这个“破口”,冯涛捕捉到了更为惊悚的画面:疑似昆虫的肢体正在中耳腔内若隐若现,其身体甚至已向深处钻行,已钻入到中耳的咽鼓管方向。
因异物身处位置隐藏较深,器械要直接伸入到中耳腔才能取出异物,而周围组织敏感脆弱,操作必须精细,否则在取出过程中可能会对耳道壁、鼓室壁或鼓膜产生刺激,首先尝试用细小的吸引管看能否把昆虫吸出来,但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眩晕、疼痛的症状,所以就停止了这个方案。
为更好地帮助患者取出异物,冯涛立即联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吴学举为其紧急处理。
吴学举先往患者耳道里注入表面麻醉药物凝胶,待患者疼痛感和眩晕感减轻后,在耳内镜清晰的视野引导下,吴学举手持专用钳,极其小心地探入耳道深处,迅速锁定目标,并轻轻夹持住露在破孔外的那只微小虫脚!屏息凝神间,手腕轻提,一只完整的蚊子被小心翼翼地、完整无损地“请”出了患者的耳道!吴学举介绍“若取出过程中虫腿断裂,虫体残留,将加重取出的难度,必要时可能需要全麻取出。”
“正常耳道以鼓膜为屏障,飞虫通常卡在外耳道。但患者因陈旧性鼓膜穿孔未愈,蚊子得以‘长驱直入’。”吴学举说,翟女士既往病史患慢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偶尔耳道会有流脓流液的情况,伴随有轻度的听力下降,未重视及进一步诊疗。鼓膜穿孔后,就给了蚊子可乘之机,通过穿孔钻到了中耳腔并隐藏在咽鼓管入口处,若不是通过耳内镜检查,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夏季气候潮湿闷热,蚊子、蟑螂、飞虫尤其活跃,鼓膜穿孔者在夏季将面临更高风险,微小飞虫可经穿孔直抵中耳,严重或致颅内感染。因此,医生提醒,若你或家人出现听力减退、反复耳流脓等情况,请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若评估后,存在鼓膜穿孔的情况,请及时修补鼓膜,拥有完整的鼓膜,不仅能重拾清晰的听力世界,更能为中耳内耳筑起第一道防御屏障,抵御外界侵害。
鼓膜穿孔:一道不该被忽视的"防线缺口"
鼓膜(俗称耳膜)是一层仅有0.1毫米厚的半透明薄膜,它不仅是声音传导的重要结构,更是守护中耳健康的“防盗门”。一旦穿孔,相当于在耳道与中耳之间打开了一条危险通道:
1.感染风险倍增:洗澡水、泳池脏水甚至飞虫都可能通过破口进入中耳,引发反复流脓、疼痛,严重时可导致中耳炎、胆脂瘤甚至颅内感染。
2.听力逐步受损:鼓膜震动能力下降会使听力损失达20-30分贝(相当于轻声耳语完全听不清),长期不修复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3.异物入侵危机:案例中的蚊虫正是通过穿孔钻入中耳,若处理不及时,可能破坏听小骨、损伤面神经,造成耳鸣、感染等严重后果。
三大信号提醒您关注鼓膜健康
如果您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检查:
-耳部外伤或爆炸伤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
-感冒或潜水后突发耳痛、流脓
-长期单侧听力减退伴耳鸣
及时修补鼓膜:早治疗,早受益
现代耳显微技术已让鼓膜修补成为安全便捷的手术:
-最佳时机:急性穿孔观察2-3周未自愈(若穿孔较大,也可在急性穿孔期无感染情况下紧急修补);或慢性穿孔持续3个月以上。
-微创修复:采用耳内镜经外耳道手术,无需剃发、无可见疤痕。
-显著获益:术后感染率下降85%,听力平均提升15-25分贝,且能有效预防异物入侵,防止听力继续下降。
(供稿: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