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丨桃溪院区门诊护士刘友琴:医路微光 用脚步丈量初心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7-15 浏览次数:
晨光微熹,桃溪院区门诊大厅的玻璃幕墙上,映照着我忙碌的身影。十二年前,我还是个初入儿科的年轻护士,如今站在这里,回望走过的路,每一步都镌刻着初心与成长。
儿科十二载:在无声处守护童真
2011年,我踏入儿科三病区,面对孩子们的哭声和家属的焦急,手足无措。是杨竹护士长教会我从细微处观察患儿的需求,用耐心和温柔化解他们的恐惧。她总说:“别怕,再来。”这句话不仅让我学会了技术,更让我懂得了医者的责任。那些年,我从一个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而这份从容,源于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也源于医院这片滋养我的土壤。
抗疫时刻:逆行中的誓言
2019年冬天的一个凌晨,电话铃声划破寂静——首例新冠确诊患儿入院。我穿上防护服冲进病房,护目镜很快被雾气模糊,但我必须保持精准操作。我用绘本安抚惊恐的孩子,轻声告诉他:“别怕,阿姨在这儿。”后来,我和队友们在寒风中采集核酸,啃着冷饭,双手冻得通红,却依然坚持快速消毒、高效工作。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白衣执甲”的含义:不过是一群人藏起恐惧,用肩膀为更多人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
宣传与轮转:镜头后的温度
2024年,我有幸在宣传科试岗半个月,恰逢桃溪院区筹建省级医疗中心。那段时间,我跟着老师们用镜头记录老病房的斑驳墙面,用文字诉说资源下沉的初心。搬迁前的日子,宣传科灯火通明:策划方案、拍摄素材、打磨新闻稿……深夜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庞。搬迁当天,我们穿梭在人群中,记录医护与患者的不舍与期待。这些画面背后,是宣传科老师们无声的付出——他们用镜头传递温度,让每一份期待都有了回响。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宣传不仅是记录,更是守护医者仁心的传承。
门诊守护:初心的延续
如今,我在门诊担任导诊工作,成为患者的“第一站引路人”。一位皮肤过敏的老人曾慌张地拉住我,我耐心解释,带他挂号,一路陪伴。他感慨道:“年纪大了,耳朵不好,眼睛也不行了,有你在,我们才放心。”这句话让我更加笃定:岗位会变,但用真心守护生命的信念永远不会变。
从青涩到成熟,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医者初心。未来的路上,我愿继续做那个执着的追光者,用爱与责任,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来源: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统战科 王霞)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