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血压降低自行停药,结果突发脑出血!专家:千万不能随便停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7-14 浏览次数:

自认为血压降下来了,也没有不适,自己就停服了降压药,结果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说话不清,随即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幸亏诊治及时,目前患者经过治疗,正在康复中。”全科医学科主任张萍说。

张萍介绍,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血压,维持体内降压药物的血药浓度,才能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上述因自行停药的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的临床上时有发生,特别是夏季,夏天气温高,血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血液容量增加;夏天容易出汗,汗液排出更多,有效的血容量就会出现下降,也容易导致血压相对降低,高血压人群血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加之血液内半衰期稍微偏长的降压药物仍然在起降压作用,甚至会在一定的时期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对于高血压人群而言,不能突然停止服用降压药,因为一旦突然停止用药,原先导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会再次发挥作用,从而使血压反弹升高,甚至比以往更高,对血管和靶器官的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

不少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害怕长期服药有副作用,病情稍微好转后擅自停药,殊不知停药后隐藏着巨大风险,如中风、心梗、肾衰等。张萍主任表示,慢性病患者要做好健康管理,定期复诊,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后的患者,病情稳定了,也需要长期服药,出院后要定期随诊,调整用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根据检查指标指导下一步用药调整,从而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张萍介绍, 不少老年人总觉得年纪大了,有些“小毛小病”就忍忍,这是很大的误区,“忍”的后果是小病拖大、大病拖晚。张萍主任强调,如果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持续疼痛、呼吸困难、晕厥、便血/黑便、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疼痛、持续不适、新发症状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不少老年人怕检查伤身体,能不做就不做”,张萍分析,检查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X光透过组织吸收和反射产生的黑白成像,使整个检查部位形成一张图片,简单快捷而经济,但有局限性;CT又叫断层扫描,精确判断组织器官和微小病变的情况;而B超成像是通过高频声波成像的,各种检查机理不同、方法不同、结果是需要互相佐证互补的,而抽血只是血液内各种细胞学、生化等指标的检查。不做检查如同“蒙眼走路”,容易误诊漏诊,现代医疗检查的风险是可控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慢性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与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构成负担。张萍主任强调,医务工作者要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慢病防控科普知识,致力于提升民众慢病管理意识,让他们走出误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