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根治有利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成功为患者进行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直都是心内科医生难治的疾病之一。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国伟团队成功为一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了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

今年78岁的赵奶奶,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快步行走及爬坡时感气促明显,虽然接受药物治疗,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胸闷、气促的症状越来越严重。

20多天前,赵奶奶胸闷、气促加重,日常生活明显受限,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输液治疗后感症状好转。为了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慕名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后壁12mm,室间隔基底部19mm,左室流出道速度增快,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初步诊断:1.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HFpEF 心功能NYHA IV级;2.肥厚型心肌病;3.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4.肾功能不全;5.高尿酸血症;6.低钾血症。

“这个病,血液堵在心脏里面流不出去,全身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胸痛、胸闷、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还会使心肌本身的供血相对不足,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梗阻越严重,临床症状越明显,猝死风险越高。”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心血管内科陈国伟主任带领团队,在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后,经过深入的术前讨论与精心的准备,决定为其实施治疗。

造影显示:冠脉无异常,第一间隔支向肥厚梗阻部位供血,左室测压,测心尖部压力:220/18mmHg,流出道压力:123/18mmHg,主动脉根部116/78mmHg。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陈国伟决定实施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陈国伟操刀,团队紧密配合,手术过程中,团队时刻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手术圆满成功。

治疗后复查冠脉造影可见第一间隔支残端,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成功,左室舒张末期容积108.2ml,收缩末期容积47.2ml,射血分数56.4%;测心尖部压力:166/178mmHg,流出道压力:161/20mmHg,主动脉根部142/66mmHg,术后赵奶奶身体恢复良好,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顺利康复出院。

陈国伟介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病,我国患病率约为180/10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及晕厥等,是年轻人发生心律失常性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

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可以显著降低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经皮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也可以提高症状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使其接近年龄、性别匹配的普通人群。

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彰显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深厚底蕴,将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希望与健康。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