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八方援筑——遵医大学生志愿者投身“疫线”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
“我们学校需要组织一批志愿者前往贵阳支援核酸检测气膜方舱实验室开展工作。”9月14日22:00,遵义医科大学向校内大学生发出通知,很快,校内的学生们看到通知后,纷纷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
当天,遵医100名大学生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组建成功,并于当晚连夜出发赶到贵阳。第二天一早,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志愿服务队便来到观山湖区会展城4号展厅,迅速加入到医疗器械拆封及运输、置物架组装等气膜方舱实验室前期准备工作。
师生们在进行器械的组装和运输
“会展城气膜方舱实验室急需人员支援,大家早上6点半在酒店楼下集合,我们一起乘车过去。”接到通知的大学生,16日清晨匆匆吃完早餐便和带队老师一起赶往中天会展城4号展厅开展工作。
试剂盒包装的拆卸运输、更衣区垃圾处理清理打包、气膜外围物资传递,清点送检核酸检测标本、标本核对录入、气膜分配及数据上报……来到工作现场,接到工作指令后,大家迅速动起来。尽管程序略显枯燥,但每个人都深知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丝毫不敢马虎也不敢松懈。
同学们在拆卸提取试剂的外包装膜
气膜方舱实验室内、室外都是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穿着防护服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有的坐在凳子上拆卸提取试剂的外包装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的负责调控实验室外围的物资补给,来回走动核对物资信息,确保实验室物资供给保质保量。有的在实验室内协助检测人员,认真地做着每个检测步骤,零距离与可能存在的阳性标本接触。这期间,大家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心里只想着,“要快些、再快些,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奔赴气膜实验室的学生志愿者们
“虽然在来之前做好了准备,但是真正来到现场,工作的艰辛还是超出了同学们的预期。”遵义医科大学学生志愿者施华华说。由于人员短缺,每一个志愿者都需要完成超过自己本职工作两倍的工作量,“虽然很辛苦,但同学们没有退缩,而是互帮互助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遵义医科大学学生志愿者朱洁斌说。
每天结束工作后,很多志愿者因长时间工作,身体十分疲惫,没等到回酒店休息,不少同学就躺在泡沫上睡着了。
据统计,9月16日至今,遵医大学生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共处理标本20余万人份(覆盖200余万人次的检测人群)。这群莘莘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战“疫”一线贡献了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本报记者:赵明艳)
实习编辑:向 烨
编 辑:魏小林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