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防治策略与困难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5-20 浏览次数: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是一种以胰腺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伴随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逐渐丧失。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且并发症多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防治策略及面临的困难。


一、慢性胰腺炎的防治策略

1. 病因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
戒酒与饮食控制:酒精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酗酒可加速胰腺纤维化进程。研究表明,戒酒可延缓病情进展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饮食方面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日<20g),避免高脂、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同时减少粗粮摄入以降低消化负担。控制代谢相关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异常需积极干预。例如,甘油三酯水平超过5.6mmol/L时需通过药物或血液净化控制,以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者需个体化调整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治疗方案。
2. 营养支持与胰酶替代疗法
营养管理:约75%的CP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需采用高蛋白(1.2g/kg/d)、低脂饮食,并补充中链甘油三酯(MCT)以改善脂肪泻。急性发作期需短期禁食,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避免肠外营养的长期依赖。
胰酶替代治疗(PERT):针对外分泌功能不全,每餐补充4万-5万单位脂肪酶,结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提高酶活性,可改善消化吸收并缓解腹痛。

3. 疼痛管理与药物治疗
阶梯式镇痛:轻度疼痛采用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疼痛需阿片类药物或神经阻滞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短期有效,但需重复操作。
抗炎与免疫调节:新型抗炎药物如辛伐他汀(调节自噬机制)和维生素D类似物(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为CP治疗提供新方向。

4. 内镜与外科干预
内镜治疗:针对胰管狭窄、结石及假性囊肿,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支架置入及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可有效缓解症状,且创伤小、恢复快。例如,胰管结石可通过内镜联合ESWL清除,成功率高达80%。
手术治疗: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或复杂病例。术式包括胰管空肠吻合术(Frey手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旨在解除梗阻并保留器官功能。

5. 并发症管理
糖尿病与骨病:约50%的CP患者发展为胰源性糖尿病(T3cDM),需监测血糖并避免低血糖风险。骨质疏松的预防需补充钙、维生素D及定期骨密度检测。
胰腺癌筛查:CP患者胰腺癌风险升高,需通过影像学(CT/MRI)和肿瘤标志物(如CA19-9)定期筛查,尤其对病因不明或突发体重下降者。

二、防治中的主要困难

1. 病因多样性与个体化治疗需求
CP的病因包括酒精、遗传、自身免疫及胆道疾病等,不同病因的病理机制差异显著。例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需糖皮质激素治疗,而酒精性CP以戒酒为核心。临床中需精准鉴别病因,但部分患者病因隐匿,增加治疗难度。

2. 疼痛控制的长期性与复发风险
约30%-6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需依赖侵入性治疗。然而,内镜或手术干预后疼痛复发率较高,可能与神经重塑或中枢敏化有关。此外,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限制了长期使用。

3. 营养与代谢管理的复杂性
外分泌功能不全导致脂肪泻和营养不良,而严格低脂饮食可能加剧能量摄入不足。部分患者因畏惧进食后疼痛自行限食,形成恶性循环。合并糖尿病时,胰岛素治疗与饮食控制的平衡亦具挑战。

4. 内镜与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内镜治疗虽创伤小,但长期疗效欠佳。例如,胰管支架易堵塞,需多次更换;假性囊肿引流后复发率约10%。手术风险较高,全胰切除术可能导致难治性糖尿病,需权衡获益与风险。

5. 患者依从性与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戒酒、饮食控制及频繁就医对患者依从性要求极高。研究显示,CP患者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超40%,心理干预不足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三、未来研究方向与综合管理建议

1.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消化内科、营养科、心理科及外科资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关注疼痛、营养及心理健康的综合管理。
2.新型生物标志物与早期诊断:探索与纤维化或癌变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miRNA、代谢组学指标),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3.再生医学与靶向治疗:干细胞疗法及抗纤维化药物(如IL-4/IL-13抑制剂)的研发有望逆转胰腺损伤,目前多项临床试验已进入Ⅱ期阶段。
4.公共卫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如酗酒者、高脂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推广定期筛查与生活方式干预,降低CP发病率。

结  语

慢性胰腺炎的防治需兼顾病因控制、症状缓解及并发症管理,但其病因复杂性、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及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仍为临床主要挑战。未来需通过多学科协作、技术创新及公共卫生策略优化,提升CP的整体诊疗水平。

作者:吴刚

作者简介: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内科、急诊临床。曾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工作作风严谨,服务态度好,是我院急诊急救学科带头人,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编辑:向 烨 

二审:毕 锋 

三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