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呕吐别慌!中医教你辨别胃肠炎寒热虚实,在家轻松应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29 浏览次数:

肚子疼、拉肚子、恶心呕吐,到底是哪种胃肠炎?为什么同样是胃肠炎,有的人喜欢喝热水,有的人却偏爱冰水?

急性胃肠炎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几乎人人都曾与它“亲密接触”。春夏食物易腐败变质,秋冬气温骤变,再加上不良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胃肠炎几乎可以说是“四季常客”。西医角度主要将其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食物中毒等类型,治疗多以对症处理和抗感染为主。

而在中医理论中,急性胃肠炎则有着更为精细的分类方法。通过寒热虚实的辨证,可以让我们更精准地了解自己的胃肠炎类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与调理。一把中医“望闻问切”的钥匙,解开胃肠炎的四种密码

一、寒证胃肠炎:畏寒怕冷的“冰冻肠胃”

主要表现:腹痛剧烈,得温则缓,腹泻水样便,便后畏寒明显,喜温喜热,舌苔薄白。常因受凉、吃冷饮或生冷食物过多而诱发。

中医防治原则: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家庭调理方法:

(1)生姜红糖水:生姜3片,红糖适量,水煎服用,温中散寒

(2)桂枝姜枣汤:桂枝10克,生姜3片,红枣3枚,煎水饮用

(3)艾灸神阙、关元穴:每天15-20分钟,增强阳气

食疗建议:

(1)宜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韭菜、生姜、大蒜等

(2)忌食:生冷、冰镇食物,冷饮,西瓜等寒凉水果

二、热证胃肠炎:烈火烹肠的“火爆脾气”

主要表现:腹痛灼热,腹泻次数多,粪便气味臭秽或黏液脓血便,口干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多由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或感染引起。

中医防治原则:清热解毒、祛湿止泻

家庭调理方法:

(1)藿香蒲公英饮: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

(2)黄连水:黄连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冰片薄荷油外涂肚脐:清热解暑

食疗建议:

(1)宜食:清热解毒食物,如绿豆汤、苦瓜、芹菜、梨

(2)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烧烤食品

三、虚证胃肠炎:元气大伤的“虚弱肠道”

主要表现:腹痛隐隐,便意频繁但量少,五更泄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多见于慢性胃肠炎反复发作或体质虚弱者。

中医防治原则:健脾益气、温补脾肾

家庭调理方法:

(1)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中药配伍

(2)黄芪粥:黄芪15克,大米100克,煮粥食用

(3)揉腹法:顺时针轻揉腹部,早晚各100下

食疗建议:

(1)宜食:山药、莲子、南瓜、胡萝卜、红枣等健脾益气食物

(2)忌食:生冷瓜果、油腻难消化食物

四、实证胃肠炎:积滞难消的“堵塞之路”

主要表现:腹胀满闷,疼痛拒按,嗳气酸腐,恶心呕吐明显,舌苔厚腻。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食物积滞所致。

中医防治原则:消食导滞、理气和胃

家庭调理方法:

(1)保和丸:焦三仙(麦芽、山楂、神曲)各10克,煎水服用

(2)萝卜陈皮汤:白萝卜一个,陈皮5克,煮水饮用

(3)按摩中脘穴:肚脐上四横指处,每天按揉5分钟

食疗建议:

(1)宜食: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等消食导滞食物

(2)忌食:油腻难消化、过甜过咸食物

五、胃肠炎的中医养生防治,不止于对症

中医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而不是一味地止泻止痛。通过寒热虚实的辨别,我们可以找到胃肠炎背后的真正原因,对症调理才能标本兼治。

预防胃肠炎,中医养生同样有独到之处:(1)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过食生冷;(2)

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伤肝;(3)适度运动:太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帮助脾胃运化;(4)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顺应自然规律。

最后提醒大家,虽然中医食疗对胃肠炎有良好的调理作用,但急性重症胃肠炎仍需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高热、剧烈腹痛、严重脱水、黑便或血便等情况时。中西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健康的肠胃不仅关乎我们的消化系统,更是全身健康的基础。愿您掌握中医辨证之道,远离胃肠炎的困扰,拥有一个强健的"铁胃金肠"!

作者:张为章、蔡海荣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编辑:向 烨 

二审:毕 锋 

三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