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深化拓展“五个一” 推动医院转型发展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化拓展“五个一”行动,持续推进医院党建业务融合,引领医院高质高效转型发展。
配强“一个支书”,发挥头雁效应
配强支部书记。人员转隶后,留在医院193人与原市残联承办的精神病医院合并组建成新市三医,及时成立5个党支部,选举政治过硬、职称高、业务强的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由各党支部书记牵头对支部目标定位认真研究,明晰具体任务、细化工作标准,根据每名党员干部的性格特点帮助厘清工作职责,助力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主动担当作为,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方向感、认同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加强党员队伍教育。深入推进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业务工程,着力在“抓好队伍建设、抓好教育覆盖、抓好业务提升”上不断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突出服务导向,培植红色基因,锤炼政治品格,让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提升。
深化支部党建势能。按照“强党建引领、助创新势能、促科室发展”的目标,由党支部牵头,结合科室职能成立了临床学习、医技互帮等小组,着力推进党建、学科、医技等融合发展;围绕“抓思想强凝聚、当先锋促发展、强服务助成长”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以党员联系团员“一帮一”服务为抓手,带动全院青年团员积极向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干事激情,不断提升青年团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建好“一支队伍,强化人员稳定
强化政治思想引领。院党委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第一议题”,结合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市级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凝聚共识,奋发踔厉。
抓好人员队伍稳定。新市三医成立后,由于转隶融合的部分人员认为医院功能定位发生改变,发展方向与自身专业不对口,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处于停滞状态。针对此问题,医院按照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以人为本,深入谋划“两院区”转隶人员的思想统一和业务融合,根据转隶人员各自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逐一安排相应岗位,并采取会议座谈、个别沟通等方式,做通做实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确保人员思想稳定,推动医院转型发展平稳有序,步入正轨。
注重人才培养培训。严格落实“双培养”机制,注重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2024年医院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6名、发展对象4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引进精神科医师10名,心理咨询师2名,进一步充实了精神科、心理科人才队伍力量;大力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全方位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选派35名业务骨干到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省二医、市二医等进修学习和转岗培训。
围绕“一个中心”,提升服务效能
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中心,聚焦医院患者多为精神障碍患者、残疾儿童、心理疾病患者的群体实际,除全面优化10余项便民服务流程,还在心理咨询、残疾评定、服药指导、康复指导等方面为患者及家属积极提供便利、舒适的人性化服务,并协助为精神障碍患者办理残疾证、慢特病证,让患者及家属省时省力省心。
将“一站式服务”效能向病区延伸,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由医院62名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对医院集中管理治疗半年以上、家庭困难的262名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结对帮扶,定期每月到病区对结对帮扶患者进行探望,全面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感受体验和康复情况,将患者在医院治疗、生活情况反馈给家属,协力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将“一站式服务”效能向基层延伸,在全院选派48名业务骨干组建了11个医防融合工作组,每月深入全市各县、乡、村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展鉴定诊断、发放药品、康复随访等全程管理服务,已集中服务4055人,康复指导2098人,免费为2678名精神障碍患者发放药品64余万元。
完善“一个机制”,强化综合管理
建立完善沟通决策机制。由党支部牵头围绕医院党建、人才、发展、管理、学科、规划等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院发展我助力 我为医院献计策”集中大讨论,广泛征求干部职工建议,持续强化监督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持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学科建设稳定发展。
建立完善医防融合机制。推动建立精神专科医防融合体系,由医院派出11个医防融合工作组深入全市各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全程管理服务的同时,带动指导村(社区)从动态排查、档案管理、基层治理及关爱帮扶等方面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举措,着力做到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推动精神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切实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率、治疗率和规范管理率。
建立完善资源联动机制。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省二医建立协作关系,强化交流培训和业务合作,委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医院14名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辐射带动医院医护水平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立足提升“防、治、康、护”的医疗服务举措,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及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协作构建校医联动机制,为学校全面提供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干预、医疗康复救助等服务支持和交流指导。
找准“一条路子”,推动转型发展
走好心理健康干预之路,不折不扣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医院的规划定位,建立贵阳市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建设全市心理咨询短号码平台,9月26日已面向社会开通心理咨询短号码(963419),并将市政府12345—9心理咨询热线功能融合到医院,24小时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及治疗服务,推动轻症精神障碍患者诊疗业务稳定发展。
打造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之路,注重优化提升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残疾儿童医疗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全力为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营造“尊重、接纳、关心、关爱”的良好诊疗氛围,有效控制和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病情;与市二医共建康复专科联盟,互帮互助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水平和提升矫治效果,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探寻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保障之路,精心谋划“一老一小”延伸服务,积极推进康复养老、残疾托养、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开展医育结合,全面建设全市具有示范性的0-3岁普惠性托育机构,力求多渠道提高医院医疗业务水平,多形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
(供稿: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