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过山车”,老人脑出血增多,不能大意!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
进入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有时早上穿羽绒服,中午热得要穿短袖。这种气温的剧烈变化对心脑血管系统影响显著,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脑出血风险大幅增加。近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外科就收治了十多例脑出血患者,高龄老人居多。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彭岗提醒,一旦发生脑卒中,要及时送医,避免错过黄金抢救期。
近日,84岁的张奶奶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被120送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急诊科,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收住神经外科。由于患者出血位置位于大脑左侧基底节区,双侧脑室都有积血,情况危急,神经外科团队迅速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随即开启。医护团队争分夺秒,在麻醉科的配合下,彭岗副主任带领团队为张奶奶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经过紧张的奋战,血肿清除,术后经过抗感染、止血、镇静镇痛、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目前老人已出院并定期进行康复治疗。
彭岗副主任介绍,张奶奶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最高达200mmHg,但一直没有规范治疗。张奶奶入院时血压高达205/122mmHg。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帮凶,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增厚、弹性变差,增加脑出血和脑梗死风险。加上最近气温变化,血管收缩容易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或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它以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而著称。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394万例,脑出血占22%,起病急,病情重,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
脑出血的典型症状:
剧烈头痛: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头晕:感到头晕目眩,周围事物似乎在旋转,站立不稳。
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肢体突然出现麻木或无力感,如无法正常拿东西、走路不稳。
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视力模糊: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重影。
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等,意识状态的改变。
呕吐:约一半的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彭岗副主任介绍,春季气温变化时,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脑出血的风险:
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尤其在气温波动时,血压容易急剧升高,成为脑出血的高危因素。
2、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已存在病变,更容易因血压波动造成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
3、有心脑血管病史者:既往有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需要格外小心。
4、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
怎样降低脑出血风险?
1、减少危险因素,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为<140/90 mmHg,具体因人而异);
2、严格遵医嘱服降压药,别自行停药或调剂量;
3、饮食上低盐,每天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少吃腌制食品和高盐调料。高血脂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管狭窄和堵塞风险。要定期查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目标值依个体风险分层确定;采取低脂饮食,少吃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比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促进脂肪代谢。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