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多维度解析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
引 言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本身症状可控,但它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却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从微小血管到神经、肾脏、眼睛等关键器官,糖尿病并发症涉及人体多个系统,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对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意义重大。
糖尿病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1.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最终可导致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病变初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黑影飘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失明,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糖尿病神经病变:包含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典型症状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自主神经病变则广泛影响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如引发静息时心动过速、胃轻瘫、腹泻与便秘交替、勃起功能障碍、排尿障碍等问题,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
4.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由于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血管病变导致血供不足,再加上足部外伤、感染等因素,糖尿病足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
治疗策略
1.严格控制血糖:这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通过饮食控制,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控制总热量;适度运动,如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胰岛素等,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能有效延缓并发症进展。
2.控制血压、血脂:积极控制血压,目标一般为130/80mmHg以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对肾脏和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调节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调脂药,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3. 针对并发症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使用甲钴胺、α - 硫辛酸等营养神经、抗氧化药物,改善神经代谢;糖尿病肾病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使用减少蛋白尿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情可采用激光光凝、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眼内注射等治疗手段。
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损伤,酒精影响血糖控制,戒烟限酒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和护理,每天检查足部有无破损、水泡等,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鞋子,预防糖尿病足。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血糖波动,不利于病情控制。
2.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眼底等指标,早期发现并发症的迹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高危患者,增加体检频率,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展 望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不断涌现,如钠 -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在降糖同时,对心血管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也为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带来希望。未来,多学科协作、精准化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趋势,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实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刘凌
作者单位:贵航贵阳医院
编辑:向 烨
二审:毕 锋
三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