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人民医院: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取石,让胆管重获“清净”、让患者重获新生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19 浏览次数:

 近日,思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为一患者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减压、胆道镜探查、钬激光碎石、取石、T管引流+粘连松解术,让其胆管重获“清净”、让患者重获新生。目前,该手术已在思南县人民医院常态化开展。

患者张某某,男,77岁,因“畏寒、发热4小时,意识障碍5分钟”急诊入院。查体:体温41.3℃,脉搏 130次/分,呼吸34次/分,BP 134/85mmHg,体形消瘦,神志呈昏迷状,刺激反应差,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入院后积极予以抗感染、退热、扩容补液治疗同时行血培养,于影像科急诊腹部CT见:胆总管胰腺段走行区高密度影,以上胆总管稍扩张、肝内胆管广泛积气。

治疗期间患者意识状态无好转,血压快速下降。经过普外科急会诊,考虑: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感染性休克。因考虑患者情况特殊,向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的协助下,普外科手术团队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减压、胆道镜探查、钬激光碎石、取石、T管引流+粘连松解术,手术顺利,术后转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于4月5日转普外科治疗,血培养咽峡炎链球菌、鸟肠球菌阳性,胆汁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术后病检胆囊已坏疽。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感染重,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临床药学室、临床营养科等科室团队的努力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以胆道梗阻、细菌感染和脓性胆汁为特征,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导致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属于外科急症。病因与病理机制,梗阻因素的常见原因:胆总管结石(最常见,占80%以上)、胆道蛔虫、胆管狭窄、肿瘤(如胆管癌、胰头癌)、医源性狭窄(如ERCP术后)。梗阻导致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淤积,细菌繁殖。细菌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也可合并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感染。细菌逆行感染途径:肠道菌群经十二指肠乳头反流或血行/淋巴途径播散。常出现Reynolds五联征,表现为腹痛、黄疸、寒战/高热,休克及中枢神经症状。起病急骤,死亡率高达20-40%左右。

(来源:思南县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