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床位使用率翻番!望谟县“党建引领+医共体”出实招显实效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
2024年,在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的医疗改革中,黔西南州望谟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全面提升,这在诊疗人次方面体现尤为突出:2024年,全县同期比增长34.06%;乡镇卫生院同期比增长64.63%;村卫生室同期比增长24.66%。此外,乡镇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106.49%,可以说翻了一番。
4月1日,黔西南州基层卫生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望谟县召开
2024年以来,望谟县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工作为目标,探索“党建+”推进医改,发挥“党建引领+医共体”作用,推动医共体实现“六统一”,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党建引领和业务融合,基本形成基层首诊、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
做法
党建作动力源 “1+2+4+N”
望谟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院规划设计图
一是聚焦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行“党建+”模式,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总院理事会决策机制,党委统揽发展的格局,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发展全过程,实现“党建+业务”全覆盖。建成以望谟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16个乡镇为分院、全覆盖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个。建立完善医共体总医院和各分院共同参与的议事决策机制,成立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理事会,逐步完善机制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1+2+4+N”医共体运行模式。采取“1+2+4+N”的运行模式,将1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片区,从医共体总医院指派4名管理能力强或业务水平高的党员同志到4个片区中心医院担任党支部书记,直接参与分院的运行管理。采取“一带多”方式,专家定期驻点乡镇卫生院,开展带教坐诊、技术帮扶,实现“专家共享、技术同质、服务联动”。
三是创新医共体上下带动模式。推动县级管理、人才、技术、质控、服务资源下沉到乡镇,乡镇资源下沉到村。探索将人口较为集中的蔗香镇乐康村等10个村卫生室(诊疗点)作为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通过资源下沉基层,构建“首诊在基层、转诊有通道、康复回社区”的高效服务链条。形成“技术下沉有支撑、转诊衔接无梗阻、全程服务有温度”的就医新生态,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痛点,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成效
县乡村三级诊疗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县域医疗质量有效提升。2024年以来建成医共体总院“五大中心”、5个分院胸痛救治单元。2024年,全县诊疗人次77.42万人次,同期比增长34.06%;住院人次3.9万人次,同期比增长12.39%;县域内医保基金报销同期比增长17.15%;总医院三、四级手术同期增长71.5%,住院患者外转率同期比下降20.5%。
二是乡镇服务能力大幅上升。2024年,总医院下沉专业技术人员132人次,出具心电、影像诊断报告3400余例。县域基层诊疗人次达18.43万人次,同期比增长64.63%;医保基金报销同期比增长90.29%;住院人次同期比增长50.50%;基层床位使用率58.42%,同期比增长106.49%。
三是村级诊疗水平明显提高。采取设立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模式,派驻48人到延伸服务点开展诊疗服务,增设设施设备,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到村,着力提升村级服务能力。2024年,全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达11.08万人次,同期比增长24.66%;医保报销同期比增长67.31%。
计划
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接机制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以党建为抓手,实施“医防融合”“慢病管理”等惠民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开展“党员名医下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带教,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二是优化资源整合,推动资源精准下沉。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接机制,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协调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需求,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和设备支持。探索“县招乡用”“乡聘村用”人才共享模式,缓解基层人才短缺问题。
三是突出能力建设,加强基层人才培养。依托总院“组团式”帮扶机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培训,总结党建引领医共体建设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党建+”工作法。通过媒体宣传、现场会等形式,扩大示范效应。通过强化组织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党建强、服务优、群众满意”的医共体新模式,为健康黔西南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