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655”工作法率先开启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16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并就“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出多项具体要求——“要理顺医药卫生体制,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强化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监督监管责任,健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创新监督考核评级机制,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


作为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之一和疾控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2023年8月,国家疾控局部署在全国9个试点省份开启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2024年6月,国家疾控局明确在全国所有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试点。


随即,贵州省制定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在安顺等4市(州)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202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将医疗机构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探索推进公共卫生联合体建设,促进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人才流动、深度融合。


作为贵州省试点市(州)之一,安顺市卫生健康局决定在西秀区、紫云县两县(区)先行先试,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结合安顺实际,制定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取5家医疗机构和2家疾控机构,组建专兼职疾控监督员队伍,开展对试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医疗废弃物处置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督查、指导。


自2024年9月,安顺市选派专职疾控监督员队伍入驻医疗机构至今已有半年多时间,试点地疾控监督员工作推进效果如何?该制度的实施是如何嵌入医疗机构,实现医防融合、医防协同的?以及改革推进过程中发现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贵州健康报记者近日深入安顺市相关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


谁来干?

6条标准来选人



什么是疾控监督员?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内,负责监督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那么,专职疾控监督员和兼职疾控监督员是如何产生的?安顺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市疾控局局长胡迎春表示:安顺市卫生健康局明确了专职疾控监督员的选人标准——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熟悉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公共卫生专业知识;遵守廉政和工作纪律,能够依法依规履行监督职责;具有3年以上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工作经历;专职疾控监督员与被监督医疗机构符合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等6条标准。


试点工作开启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县分别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站)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专职疾控监督员队伍。其中,西秀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站)选派3名专职疾控监督员,紫云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站)选派2名专职疾控监督员,与试点医疗机构兼职疾控监督员共同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西秀区疾控中心应急科工作人员申晓梅是安顺市首批选派的专职疾控监督员之一。申晓梅在西秀区疾控中心工作已有3年时间,平时主要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等相关工作。2024年,安顺市选拔专职疾控监督员期间,经过综合考量和评估,申晓梅成为一名专职疾控监督员,2024年9月1日起被派驻至安顺市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兼职疾控监督员则由试点医疗机构医务、院感、预防保健等相关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兼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作为专职疾控监督员队伍的补充和后备力量,与专职疾控监督员共同开展工作。


为让专职疾控监督员队伍更加专业,安顺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开展岗前和在岗培训,主要围绕疾控监督员的职能职责、业务工作等开展,不断提升疾控监督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怎么干?

5个文件定标准



3月27日,专职疾控监督员申晓梅与兼职疾控监督员周华文一起来到安顺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换上隔离衣,仔细查阅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记录单,检查压力蒸汽锅灭菌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等相关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相当于外科手术的“心脏中心”,手术器材消毒灭菌是否合格,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疾控监督员们将消毒的预处理、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发放等各个环节、步骤进行了详细监督检查,整个过程全流程追溯。


检查消毒供应中心、血透室、手术室等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是疾控监督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4年7月,作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市之一,安顺市便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等,制定了符合安顺实际的配套文件——《安顺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工作规范(试行))》《安顺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安顺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日常检查工作指南(试行)》《安顺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评价管理规范(试行)》《安顺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工作纪律》。”胡迎春介绍,这5个配套文件细化了医疗机构履行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职责,规范了疾控监督员在参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监督医疗机构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等方面职责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疾控监督员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好不好?等相关问题。


综合西秀区、紫云县各辖区医疗机构数量规模、诊疗服务内容、传染病防控风险等因素,安顺市卫生健康局因地制宜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向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专职疾控监督员,强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压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主体责任,监督医疗机构认真履职。安顺市卫健局定期调度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去哪干?

5家机构去入驻



经过走访调研安顺市西秀区、紫云县试点单位,“西秀区作为安顺市主城区,紫云县作为相对边远县,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在两地选取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2家、基层医疗机构2家派驻专职疾控监督员。”胡迎春说,安顺市人民医院作为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西秀区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西秀区旧州镇卫生院作为县域医疗次中心;紫云县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紫云县松山街道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期实现在不同地区医疗机构怎样派驻疾控监督员和针对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如何派驻疾控监督员进行探索。


安顺市人民医院作为艾滋病和结核病定点医院,对于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医院过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这类患者的追踪问题。于医院来讲,对患者仅实施医疗行为,患者的追踪和去向问题一般由辖区疾控机构来负责,如果信息对接不及时,往往会出现患者脱失,是影响患者规范管理、规范治疗的主要原因。实施疾控监督员制度以来,对于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的信息情况,疾控监督员会第一时间反馈到各区县疾控机构,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追踪到患者,并敦促其到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实现了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传染性疾病相关信息的互通,也有利于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了医防协同、医防融合。


“医院院感防控、医疗质量安全等是医院管理的关键,疾控监督员进驻后,指导医疗机构更加规范化执业,相当于医疗机构又增加了一双及时发现问题的‘眼睛’。”安顺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佟玉峰说,疾控监督员把预防这一关键环节补上,将关口前移,下沉到科室和各管理环节,医院也加强自查,无疑是给医院日常管理增添了“双保险”。疾控监督员入驻后,紧盯血透、内镜、口腔、手术室等感染风险较大的科室,督促各科室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院感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对于西秀区旧州镇卫生院来讲,疾控监督员入驻后,院感防控、医疗安全等得到进一步强化。翻开旧州镇卫生院院感质控考核表、院感检查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以及院感质量持续改进记录等相关内容,一项项内容事无巨细。在2月份的院感质控考核表中,该院手术室得分86分,存在的问题包括:棉签开启未注明开启时间、消毒记录不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科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行了整改落实。过去,基层医疗机构预防接种门诊,对前来接种的儿童留观30分钟做得不到位,疾控监督员入驻后,对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接种后留观30分钟必要性的健康宣教,留观制度得到了落实,有效避免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得不到及时救治,为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安顺市经过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半年的试行,试点医疗机构实现了“一提升四规范”,即: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诊疗行为、院感防控、医疗废物处置、疫苗接种更规范。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联系更紧密,做到了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疾控机构人员能力得到提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进一步压实。


实施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对疾控监督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试点工作推进中,监督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开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面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疾控监督任务时,还要进一步提升疾控监督员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切实发挥好哨点、探头作用。


“疾控监督员的职责并非只是‘找茬’,而是与医疗机构一起探索如何让工作更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防控理念。疾控监督员制度的落实,让医疗机构主动扛起责任,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胡迎春说,安顺将不断完善医防融合、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在专(兼)职疾控监督员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监督效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提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为全面推行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本报记者 马春晓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