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方寸间的“血管拆弹”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生死时速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14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11日,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面对两名复杂冠脉病变的高龄患者,心内科团队凭借精准判断与娴熟技术,成功完成两台急诊介入手术。其中一例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通过切割球囊、冠脉内溶栓及支架植入等多技术联合救治,打通“濒死心脏”;另一例双支病变患者则在高效规范流程下重获“心”生。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再次印证了胸痛中心“快速反应、多科协作”的救治实力。  

血管迷宫中的“精准拆弹”  


患者为老年女性,20年高血压病史埋下隐患。20天前,她因“感冒”出现短暂胸痛、牙痛,却未重视。直至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才被社区医院转诊至胸痛中心。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右冠远段次全闭塞,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心脏供血命悬一线。  

手术团队面临多重挑战:右冠斑块与血栓负荷极重,稍有不慎可能引发血管撕裂或栓塞。专家果断采用切割球囊精准切割钙化斑块,结合尿激酶冠脉内溶栓清除血栓,最终植入支架,成功开通右冠,血流恢复至TIMI 3级。前降支近段闭塞处更是“险象环生”,导丝需在完全闭塞的血管中“盲探”真腔。术者凭借丰富经验,以Pilot导丝谨慎推进,经造影确认导丝进入远端真腔后,顺利植入支架,前降支血流瞬间恢复。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主刀医师宋广军表示:“此类复杂病变需个体化策略,既要‘硬’技术攻克钙化血栓,又需‘细’操作避免血管损伤,多技术联用是关键。”  

双支病变患者“绿色通道”护航  

另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因“活动后胸闷1年”就诊,造影提示前降支严重狭窄。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绿色通道,术中精准定位病变段,植入两枚药物涂层支架,血流即刻恢复,手术全程仅耗时45分钟。  

“从入院到血管开通,每一步都无缝衔接。”参与救治的医生介绍,胸痛中心通过整合急诊、影像、检验等多学科资源,实现“诊断-决策-手术”高效闭环,将国际指南推荐的D-to-B(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40分钟以内,显著降低心肌坏死风险。  

技术突破背后的“硬核底气”

心内科主任宋广军指出,此类手术的成功得益于三大核心:  

技术突破:切割球囊、药物涂层支架及冠脉内溶栓技术应用,破解钙化、血栓等难题;  

流程优化:24小时待命的急诊PCI团队、标准化救治流程,确保“黄金时间”不延误;  

多学科协作:心内科、影像科、检验科等跨科室联动,为高危胸痛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专家提醒:隐匿性胸痛莫轻视

“近半数心梗患者症状不典型,牙痛、肩背痛或乏力都可能是‘警报’。”宋广军强调,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若出现持续不适,应尽早就诊。尤其冬春季温差大,情绪激动易诱发心血管事件,需格外警惕。  

两台手术,一场生命至上的奔赴。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技术为刃、以协作为盾,在血管的方寸之间书写医者仁心。随着胸痛救治网络的不断完善,更多患者将在这条“生命高速”上重获新生。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