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拆弹”——白云区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打通高危心梗患者“生命通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
4月3日,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胸痛中心成功为一名复杂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高龄女性实施急诊介入手术。面对主动脉弓严重迂曲的解剖难题,团队凭借精准操作与创新策略,一次性开通右冠、回旋支及前降支三处致命狭窄,再次刷新复杂冠脉介入治疗的技术高度。
4月3日凌晨,68岁的陈女士因反复胸背痛被紧急送医。这位有20年高血压病史的肥胖患者,曾因"腹痛"在当地诊所治疗月余未愈。接诊医生敏锐捕捉到胸痛背后的危机信号,经快速检测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胸痛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令所有人心头一紧:右冠状动脉、回旋支次全闭塞,前降支分叉处狭窄达80%,三支主要血管如同被拧紧的麻绳,心脏供血仅靠毛细血管艰难维系。"这种情况就像在火山口安营扎寨,随时可能发生致命性心梗。"心内科主任宋广军形象比喻道。
手术面临双重挑战:患者主动脉弓呈"发卡弯"式严重迂曲,导丝导管难以抵达病变部位;三支血管均存在极高危病变,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多部位处理。医疗团队创新采用双导丝轨道建立技术,使导管精准"贴壁"通过迂曲血管。“这类患者导管到位困难,稍有不慎可能引发血管夹层。”宋广军解释。针对前降支分叉病变,他们创新应用药物球囊扩张,既保全了分支血管,又避免了传统支架的金属负荷,实现“精准拆弹”。
手术过程中,患者因抗凝药物刺激及心肌缺血出现恶心、胸痛等反应。麻醉科、消化内科快速响应,通过吗啡镇痛、抑酸护胃及止吐治疗稳定生命体征。宋广军强调:“这类复杂手术需‘急救-并发症防控-康复’全链条协作,我们建立了胸痛中心多学科半小时响应机制”。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率低于10%,血流恢复TIMI3级,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这次成功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诊疗理念的革新。”宋广军指着三维血管成像图介绍,团队应用血管内超声导航系统,实现了对0.1毫米级血管结构的清晰显影。据统计,该院通过这种"主动防御型"治疗策略,已使复杂冠心病患者的再梗死率下降43%,平均住院日缩短2.8天。
值得警惕的是,近三成心血管急症患者首诊症状不典型。该病例中,患者以腹痛为主诉,极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宋广军提醒公众:“高血压、肥胖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胸背痛,无论是否典型,都应及时排查心脏问题。”目前医院已开通24小时胸痛专线,确保“黄金120分钟”救治窗口。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